前幾天去影院看了《南京照相館》,今天去看了《志願軍 浴血和平》,說一下我個人主觀的感受
首先,如果說《南京照相館》跟我一種走進了當時戰亂年代,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的話,《志願軍 浴血和平》就像是直接把劇本拿給我讓我在對着演員們舞台劇看。我認為各位演員對于人物的塑造都沒有什麼問題,演員演技也沒有什麼問題。但從故事的推進來看,真的讓我很像在看劇本,或者是在看論文。一段人物的特寫畫面,然後犧牲後其他角色對着對于價值觀的朗誦,最後再加上一段注釋文獻。可能是這部電影所呈現的時間跨度比價長,所以人物片段式的拍攝。但不知道為什麼,給我的感覺不是很流暢或者說是有些斷斷續續的,像孫醒和司機的突然下線讓人有一種看了一點戛然而止的感覺。就像是論文裡這裡有一個論點,我需要找個實例論證一下。其中演員的台詞我覺得穩定性也不高,有的台詞還是感覺完全可以再斟酌一下,如果你是要寫實那就走寫實,如果是要抒情上價值就深刻一些,夾在中間的文字真的沒有那麼有感情煽動力和人物表現力。這就是我想說的第一點,叙事給我一種片段式的剪切感論文式的分段感,以及劇本台詞跟實際環境人物劇情的吻合性。
然後,我對于陳凱歌導演的群像戰争鏡頭看着确實感官不錯,黃繼光那一段也确實令人動容。但是坦克戰的特效咱們是不是可以再精細一點,誇張的說,不如戰地?還有一點我記憶深刻,我覺得實在沒有必要專門找一點滑稽感長相的外國演員來演翻譯,我覺得是這部電影選角中不多的敗筆。真實的史實下正常的劇情就能讓人看出美軍的嚣張,這一個角色的突出給我的感覺不是畫龍點睛或者是錦上添花,而是畫蛇添足。
最後,我向志願軍們表達我的敬意,愛國抗戰題材的影片對于平民英雄的特寫應該拍出的是普遍性,是讓我們從特寫中看到每個志願軍都是愛國願意為國犧牲的好兒郎,而不是将内容走向個人英雄主義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