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花了很長時間來看《無恥之徒》,應該是目前為止看得最長的劇了。
看到孩子們從第一季到11季一個個長大,看這芝加哥南區的繁華和破敗,城市的一角被時代慢慢抛棄,與之共同被丢下的,是那些無法擺脫這一切烙印的人們,他們無法習慣文明有禮的社會,不能睡在太安靜的房間裡,被太亮的月光所照。
他們不知道如何用10%的小費,追上那些新潮的健身、瑜伽和輕食。
就像弗蘭克一樣,恨不得他去死,也發誓過無數次不再相信和對他抱有期望,卻又無法克制地在他将死之時承認:有些人确實壞透了,但并不招人讨厭。就像有些人老實可靠,卻未必有趣。
——隻是遠觀,隻是像這樣隔着熒幕遠觀,無法觸及、不能被他真實傷害地遠觀。
然而若是作為他的妻、他的子女,作為被他觊觎着偷走了心髒和生機、吃了絕戶的女人,卻實實在在活在地獄。
我有無數次燃起希望又失望,總渴望着Gallagher們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過上不一樣的生活,可那就不是《無恥之徒》,而是《雞湯生活》了。
那些聰明絕頂的、立志從軍的、渴望報效的,那些努力生活、向着榜樣出發想做個女強人的,最終都變成了修車送外賣的、炸魚貼罰單的,都變成為賬單發愁的,為孩子和居住條件走投無路的,被性别歧視和被克扣工錢的,從事正經工作卻過得遠不如倒賣過期食品的。
最後那些名校畢業躍升階級,考上西點成為軍官,征戰沙場拿着勳章回家,相夫教子過上公主生活——所有夢想都化為泡影。
為什麼總是搞砸一切?
因為Gallagher們擅長自毀,骨子裡有一種不配得感,不斷用行動毀掉那些即将到來的美好嗎?
因為他們短視,就算人手一筆巨款也隻會想着斥巨資享受按摩浴缸嗎?
因為他們隻要走上順境就會開始自大行事,而跌落谷底就會就地躺倒嗎?
因為他們總是所托非人,卻又總是愛上瘋子嗎?和爛人的互相吸引,不斷拖拽着他們跌落又跌落嗎?
其實到第九季我差不多就想明白了,Gallagher們生活中最大的謊言就是:family。
家人和團結,就是他們悲劇的根源。
每一個遊離到家庭之外的人都是他們最接近成功的時刻,菲搬出去管理公寓的時候,利普上大學的時候,卡爾上軍校的時候。伊恩特殊在病情,實際上他隻需要戀情穩定的時候就很好。而最大的悲劇是黛比,因為她從來不想離開這個家。
如果菲不離開的話,我覺得正常合理的方向是會越來越好的。
和家人做好課題分離,讓每個人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家人隻提供互相支持,但絕不是無底線地互相拖累——這樣就不會進入那一次次循環:任何一個人闖禍,都禍及全家。想要上升,需要6個人誰也不出問題,整個家族的容錯率拉到最低。
當弟弟妹妹指責菲過于自私的時候,Gallagher的核心悲劇暴露出來:他們總要爛在一堆、爛在一起,不允許任何一個向好和逃離,一人犯錯,全家買單。
——就像菲酗酒後利普要求V做的那樣,不要管她。
如果她早點放任每一個去跌到谷底,或許每一個都已經為自己的選擇付出足夠代價、早早長大過上和兄弟疏離但獨立的生活了。
然而若非如此,6個孩子也無法互相依存着長大了,無法這樣不計得失地長大。
成年後慢慢切割,去走自己的人生,對自己的決定負責,照顧自己的小家庭,這對他們來說太陌生。
也因此,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時間長了,每個孩子都曾不被善待,有自己選擇的錯誤,有偏執走錯,有一失足成千古恨,也有無心之失。
于是千言萬語,萬語千言,彙成一句:都是家人。
最有聖母心、把自己的母親情結轉為控制欲的菲;耍着小聰明,骨子裡卻被女人和孩子絆住,内心深處最最渴望去成為一個父親角色的利普;最正直、勤奮、明辨是非、有行動力的伊恩,一生要與瘋狂的大腦鬥争;暴力但價值觀樸素、善良、不計得失、随遇而安的笨蛋卡爾;最極端、最瘋批、浪漫主義入腦、虛榮、自利、寄生、扭曲的黛比;聰明、安靜的利亞姆。
活在當下、樂觀、行動力十足、能說會道、煽動性十足、狡猾、自私、浪漫、好吃懶做的弗蘭克。
都是家人。
我喜歡《無恥之徒》,很難不喜歡《無恥之徒》。
它向我們展示了城市的變化、時代的變遷,安慰我們在那看不見的手随手抹掉世界重新描畫的時候,偶爾漏掉一些人作為棄子,也是常态。
勢有順逆,很多事不必過多責怪自己。
它向我們展示一種松弛到堕落的生活方式,告訴我們人生的容錯空間是怎樣随着一次次選擇逐漸收窄的,在編劇一個又一個炸裂的鈎子後面,無非也是被通緝、被抓、入獄、花錢消災、被揍、逃難裝死、被退學等等後果,但不管怎樣,總會有一個解決方案,生活要繼續過下去。
即便如此,他們也還好好生活着,如果我們能少犯點錯,少一點膽大妄為,日子不得好上好幾倍嗎?
它還向我們呈現了一種更好的應對方式:凱文和V。
不被生活善待卻保留了一顆柔軟、善良的赤子之心——這樣的凱文。
弱勢群體标簽紮堆,卻始終堅韌,毒舌卻又慷慨——這樣的V。
同樣面對貧困,想方設法找活路,換着花樣做點灰色産業,賺點擦邊的錢,但大的底線始終不變:不去冒險做那些可能讓自己萬劫不複的事,例如種植數量能讓自己牢底坐穿的時候果斷銷毀。
不顧一切放手一搏,僥幸了香車寶馬,失敗了锒铛入獄——那是Gallagher的風格。
就這樣謹小慎微、努力奔波生活着,坦誠以待攜手同行,養大了孩子們,也奔向了更好的明天。
人也許可以把一些責任推卸到環境上,但總歸有很多次選擇的機會,都曾有過機緣、有過貴人,總有一條穩穩當當護住自己的路,不是嗎?
看《無恥之徒》就像看生活,看久了以後,責備會變成悲憫,惋惜會變成平靜。
其中五味雜陳,那些溫暖和激蕩人心的,那些令人憤怒和失望的,那些希望和信念,善良和堅守,荒誕世界中的欲望和純愛,都混在一起。
這就是生活本來的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