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美國關稅提高,中國宣布減少美國電影進口數量,引發好萊塢的空前緊張。畢竟,目前中國電影市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很多美國大片都指望在中國賺錢,才能有機會盈利!

美國著名影視媒體《好萊塢報道》指出:“中國不僅僅是票房助力,它甚至能決定一部大片是盈利還是虧損。”美國高級媒體分析師保羅·德加拉貝迪安也表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票房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它不再是一個可選項,而是一個必選項。”

目前,好萊塢的焦慮已從行業蔓延至政治層面。美國總統特朗普團隊甚至公開指責“中國電影政策威脅美國文化霸權”。

2002年起,中國電影随着《英雄》開啟商業大片的序幕,此後各大院數量開始猛增。如今,中國以超80億美元的年票房規模,成為決定好萊塢項目能否回本的核心變量。

自從《功夫熊貓》系列在中國狂掃21億多票房,《阿凡達》《變形金剛4》《速度7》相繼打破内地票房紀錄,好萊塢各大高層開始更加重視中國市場。

決定美國大片能否賺錢的案例,最典型的是成本高達1.9億美金的《環太平洋》,該片北美票房勉強過億,全球票房收入超過4.11億美元,其中在中國市場收入1.11億美元,加上音像版權,這才讓該片勉強回本。

雖然中美合拍片《長城》賠得血本無歸,但是傑森斯坦森和李冰冰、趙文瑄主演的《巨齒鲨》全球獲得5.278億,北美票房1.43億美元,内地票房1.45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的票房占比為38%,堪稱中美合拍片典範!

好萊塢編劇協會内部文件顯示,劇本創作階段需加入“中國元素風險評估”,包括是否涉及敏感曆史、是否有華裔演員參演、是否在中國取景等。一位匿名制片人坦言:“現在立項會上,中國區總裁的話語權比創意總監還大。”

迪士尼為了拍攝《花木蘭》,請來劉亦菲、鞏俐、甄子丹、李連傑等大咖,偏偏在中國的票房與口碑未達預期,二億美金投資,全球七千萬沒勁票房。單日市值蒸發120億美元,間接導緻加州養老基金投資組合縮水。

如今,00後觀衆民族主義情緒厲害,更願為《長津湖》《封神三部曲》買單。網上,“看美國拯救世界不如看哪吒鬧海”的評論獲百萬點贊。BBC更是姬發,“中國觀衆認為《哪吒2》美國票房無所謂,但《美隊4》必須死”

當《好萊塢報道》将中國稱為“必選項而非可選項”,這場文化較量的結局早已注定。畢竟洛杉矶影視工會數據顯示,假如中國減少進口片配額,當地特效公司裁員率達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