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國内陸續出現的多起人口失蹤案,牽動着每一個人的心。

據統計,從10月份以來已經有十餘名青少年失蹤,并在網上引起了激烈讨論。

任賢齊等名人也為此積極發聲,希望每一個失蹤的孩子早日回家。

放眼全球,人口失蹤案時有發生,有的甚至成為了多年未解的懸案。

在上世紀90年代的韓國,就發生過一起轟動世界的“青蛙少年失蹤案”,被稱為韓國三大未解迷案之一。

韓國警方在當年出動了30萬人搜查,但遺憾的是,這個案件到今天依舊真相成謎。

這個駭人聽聞的真實案件,也多次被韓國改編成影視作品。

今天要推薦的這部電影,就是以此為原型,看得人全程後背發涼——

孩子們 (2011)7.52011 / 韓國 / 犯罪 懸疑 驚悚 / 李揆萬 / 樸勇宇 柳承龍

此片導演李揆萬是犯罪/懸疑片專業戶,以作品少而精著稱。

他隻拍過三部電影,而這部《孩子們》是其中口碑最佳的一部。

它和《殺人回憶》《那家夥的聲音》共同構成了“韓國三大未解迷案”的電影宇宙。

...

片中的演員也是韓國影視作品中的熟臉,相信大家并不陌生。

男主演柳承龍演戲劇出身,一步步成長為韓國的實力派男演員。

他是《七号房的禮物》中智力缺陷,但心地善良的父親李龍久;也是《王國》中陰險狡詐,步步為營的奸臣趙學洙。

亦正亦邪的出色表演,可莊可諧的精湛演技,讓他獲得了無數觀衆的喜愛。

...

另一名男主演樸勇宇,多次榮獲韓國電影的最佳男配角獎項。

在今年的戛納熱門電影《分手的決心》中,他搭檔湯唯貢獻了精彩的表演。

...

除此之外,在《請回答1988》中飾演德善父親的成東日,以及飾演正煥母親的羅美蘭也在這部電影中加盟出演,群星熠熠。

...

這部電影中講述的故事,要從上個世紀90年代的韓國大邱說起。

大邱全稱大邱廣域市,是僅次于首爾、釜山、仁川之外的韓國第四大城市。

1991年3月26日,大邱地方議會舉行30年來的第一次議員選舉,全市放假一天。

這天,5名10歲左右的小男孩結伴出行,去附近的卧龍山上捉青蛙。

...

...

意外很快發生——直到傍晚,這群孩子還沒有回家,行蹤不明。

家長們一起去山上尋找,仍然沒有發現半個人影。

無奈之下,他們隻能報警尋求幫助。

...

當地警方前往山上搜查,還是沒有任何收獲。

5個孩子就像人間蒸發了一樣,沒有留下任何線索,媒體開始把他們叫做失蹤的“青蛙少年”。

這起“青蛙少年失蹤案”引起了全國上下的關注,輿論也在進一步發酵。

韓國政府對此事高度重視,出動了30萬軍警,對卧龍山進行了地毯式搜索,遺憾的是依舊沒有找到有用的線索。

随着時間的流逝,這起案件逐漸退出了公衆的視野,隻留下5對絕望的父母還在尋找孩子們的下落。

...

...

轉眼來到4年後,一個名叫姜志勝(樸勇宇 飾)的電視節目制作人由于在節目中造假,被總部流放到了大邱。

姜志勝是一個為了收視率而不折手段的人,他也關注到了發生在當地的這起“青蛙少年失蹤案”,想要制作一個相關的專題節目。

正當他冥思苦想尋找選題時,他偶然看到了一個同樣在研究這起案件的大學教授黃祐赫。

...

黃祐赫(柳承龍 飾)是一名心理學和行為學家,他通過自己的一番分析調查,認為失蹤孩子的父母極有可能是犯罪嫌疑人。

其中一個失蹤孩子鐘浩的家長,有着重大作案嫌疑。

姜志勝對這個大膽的猜想十分感興趣,兩人開始聯合起來,共同調查相關的案件真相。

...

在交談中,姜志勝詢問黃教授做出這個猜想的原因,黃教授表示有三個論據:

第一,鐘浩的母親在案發後兩個月,曾接到鐘浩打來的電話。

但她當時的語氣和态度卻十分鎮定,絲毫不像一個苦苦尋找孩子的父母應有的神态。

...

第二,警方曾教會這些父母使用帶有錄音和追蹤功能的電話,以便獲得有用的線索。

但鐘浩母親卻并未按照要求錄下這段完整的通話,也沒有對來電方進行追蹤。

...

第三,也是黃教授認為嫌疑最大的一點,那就是鐘浩母親是第一個發現孩子們失蹤的人,并在當天下午就外出尋找。

正常來說,孩子們玩到傍晚才回家是常事,鐘浩母親仿佛對此事未蔔先知。

在這樣的判斷下,他倆一同去拜訪鐘浩家,希望找到進一步的線索。

果然,在鐘浩的家裡,黃教授發現了一些可疑的迹象。

一開始,他注意到在鐘浩家中的某個角落,放着沒用完的半袋水泥。

而院子裡的地面看起來剛填補不久,水泥的顔色清晰可見,似乎是為了掩藏什麼東西。

...

在和鐘浩父親聊天的間隙,鐘浩的奶奶也突然從房中走了出來。

他指着鐘浩父親的背影,做出了一個神秘的動作,且神色慌張凝重。

...

當他倆準備離開時,黃教授去了一趟院子裡的衛生間。

但沒想到黃教授剛過去,鐘浩父親也表示要上廁所,緊緊跟在黃教授附近,似乎在擔心他發現什麼證據。

...

經此一行,黃教授進一步确認了自己的論斷,認為鐘浩父母就是造成5名孩子失蹤的兇手。

結合當天走訪的細節,他認為孩子們已經遭遇毒手,且被鐘浩父親埋在了院子和廁所裡。

姜志勝對黃教授的推斷十分認同,他聯系了警方和電視台,想要去徹底搜查鐘浩家,并進行現場直播。

如此一來,既能偵破案件,又能制作出他所期待的高收視率節目。

...

在搜查當天,警察和電視台的車輛浩浩蕩蕩地開進了這個偏僻的村落,得知這一消息的村民也紛紛來看熱鬧。

待搜查正式開始後,黃教授開始指導工作人員,把鐘浩家裡的廁所抽幹,把院子裡也挖了個底朝天。

但讓他沒想到的是,除了在廁所裡找到一隻女孩的鞋子之外,沒有其他任何發現。

...

黃教授對這樣的結果并不死心,他找來鐘浩的奶奶,要她解釋當天做出的神秘動作。

但事實卻讓人大跌眼鏡——原來鐘浩的奶奶有老年癡呆症,經常做出一些難以理解的行動。

她那天做出的動作并沒有任何意義,隻是被黃教授強行附加了某種含義。

鐘浩的母親後來也向警方坦白,她其實并未接到鐘浩的電話,對方隻是一個惡作劇的人。

她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不想讓大家覺得鐘浩死了,從而放棄尋找。

可以發現,黃教授的所有論斷,都隻是他自以為是、毫無證據的猜測而已。

最終,這場搜查變成了一場徹頭徹尾的鬧劇,黃教授名譽掃地,姜志勝也向電視台提出辭職。

...

時光不斷流逝,“青蛙少年失蹤案”依舊成謎。

在案發11年後的2002年9月,一個驚人的消息卻突然傳來,讓這起塵封的案件再次受到全國關注。

兩名登山者在卧龍山上發現了疑似人的頭骨,他們立即向警方報案。

經過警方的勘察和挖掘,他們挖出了5具屍骨。

結合屍骨附近的衣服,以及屍檢等手段,确認這5具屍骨正是11年前失蹤的5個“青蛙少年”。

...

...

一時間,這起案件又一次成為輿論焦點,關于孩子們死因的猜測和推論也甚嚣塵上。

但警方對外表示,死因是他們在山上玩耍時迷路,再加上夜晚低溫所以凍死在了山上。

而當年他們之所以沒有被找到,是因為卧龍山極大,而孩子們行動的路線和搜查的線路剛好相反,所以才遺憾錯過搜查。

這樣的說法顯然不能讓孩子們的父母信服,因為他們從小就在山上玩耍,不可能會在山上迷路。

此時,當年從電視台離職的姜志勝又站了出來。

自從當年的搜查烏龍之後,他就心存愧疚、良心不安。

這些年來,他一直關注着這起案件的動向,并且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彌補當年犯下的錯誤。

...

在他的調查之下,果然找到了一個可疑的男子。

這個男子到底是否就是當年的真兇?他又能否查出孩子們失蹤遇害的真相?

這些謎題就不過多劇透了,大家可以去電影中尋找答案。

...

《孩子們》改編自1991年發生在韓國大邱的真實案件:5個同村的小男孩結伴去山上捉青蛙,随後如人間蒸發般離奇失蹤。

有目擊者表示,在當天下午曾在山上聽到兩聲孩子的慘叫,但不确定是否是這群孩子發出。

十餘年間,這個案件再無任何線索。5個孩子行蹤未知,生死未蔔。

2002年9月25日,在一場大降雨後,5個小孩的屍骨終于被人發現。

但直到今天,他們的死因卻依然成謎。

...

根據警方的屍檢記錄,其中3名男孩的頭部有被鈍器擊打的痕迹。

其中一名男孩的右臂上,曾遭受過外部攻擊從而發生骨折。

最可怕的是,有一名男孩的頭部還發現了疑似子彈孔的小洞,極有可能收到過槍擊。

除此之外,這些孩子們的身上的衣服還被人打上了死結,這些證據都表明他們一定是死于他殺。

...

電影《孩子們》的結尾,出現了一個疑似嫌犯的形象。

但現實卻比電影更加無力:即便孩子們屍骨已經被發現,但兇手卻至今沒有找到,甚至沒有任何指向兇手的線索。

在網絡上,流傳着多種關于孩子們死因的猜測:被附近的軍隊誤殺;被偷獵者殺害;被住在山上的屠夫殺害等等。

當然,這些猜測也僅僅停留于猜測,沒有足夠的證據來證明。

...

現實中,青蛙少年失蹤案由于證據不足,成為了一起未解懸案。

而這部電影也并非旨在尋求最終的真相,而是向我們呈現了在尋找真相過程中的衆生相。

從無良的媒體人,到自大的學者,再到失德的吃瓜群衆……這部電影将人性的醜态悉數到來。

它也在提醒每一個人:尋求真相固然重要,但借由“追求真相”而編造出的陰謀論,同樣值得我們警惕與防範。

如同電影中的那句台詞:

那些沒有根據的猜測,可能會讓他們再死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