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Enlightening
首發:《環球銀幕》2025年10月刊

從特柳賴德到多倫多,一路斬獲嘉獎的《哈姆奈特》加冕人民選擇獎似乎毫無懸念。這部改編自瑪吉·奧法雷爾2020年的同名小說的影片想象了《哈姆雷特》的創作背景,影片由傑西·巴克利和保羅·麥斯卡領銜主演,以深情的電影語言描繪了莎士比亞夫婦相愛但失去愛子哈姆奈特的悲劇故事,被《好萊塢報道者》譽為“宣洩心靈的藝術傑作”。誠然,從影片中段開始,席間的抽泣聲便未曾停止,直到結尾的情感高潮,全場觀衆無不淚如雨下。
影片對原著小說進行了重要改動,将原來的非線性叙事改編為相對線性的三幕結構,循序漸進地呈現莎士比亞和艾格尼絲初見、相戀、組建家庭、面臨悲劇和藝術升華的過程。在16世紀英格蘭鄉野的古樸光影中,年輕的莎士比亞(保羅·麥斯卡飾)以家庭教師身份結識了隐居鄉間的艾格尼絲(傑西·巴克利飾)。和她的母親一樣,她天生親近,離群索居,被村裡人貶低為“怪異的森林女巫”。她超脫凡俗的靈性氣質吸引了試圖逃離原生家庭控制的莎士比亞,盡管受到家人反對,艾格尼絲和莎士比亞義無反顧地相戀。在靜谧而靈動的氛圍中,他們在鄉間草地上奔跑嬉戲。時間在光影流動中悄然流逝,他們成家并有了第一個女兒蘇珊娜,過着田園詩般的安甯生活。
雖然不再将鏡頭對準美國西部的地平線,《哈姆奈特》繼承了趙婷導演作品一貫倚重的光影調度和自然主義風格。《利益區域》的攝影指導盧卡斯·紮爾根據光影和角色的情緒在定格和手持鏡頭中自由切換,将自然的光線化作緩慢累積的情感能量注入日常生活的影像中。

影片溫柔而堅定的女性視角,從第一幕以艾格尼絲為主視點便足以可見,第二幕則更加明确:心懷藝術抱負的莎士比亞不滿足于單調的鄉村生活和父親的控制,艾格尼絲理解他的痛苦,便默許他去往倫敦,自己則留在鄉間照顧孩子。影片的情感基調在艾格尼絲的第二次生育時驟然轉折——在傾盆暴雨中,婆婆阻止艾格尼絲到她熱愛的森林中臨盆,雖然艾格尼絲生下一對雙胞胎,但二女兒朱迪絲在誕生時差點死去,這也為後來的悲劇埋下伏筆。在接下來的幾年,莎士比亞偶爾回家探訪,艾格尼絲獨自撫養三個孩子。幸福并沒有始終眷顧他們,在一組展現倫敦的陰郁氛圍和瘟疫擴散的恐懼的鏡頭後,體弱的小女兒突患惡疾,但最終康複。影片藝術性地處理了哈姆奈特的死亡——在妹妹重病時,憂心忡忡的哈姆奈特躺在她的身旁,祈禱用自己的健康換取妹妹的安然無恙。哈姆奈特的去世讓艾格尼絲痛徹心扉,傑西·巴克利憑借在這一場景中極具爆發力的表演鎖定了影後的提名。

曾經錯過孩子的誕生、如今又錯過兒子的死亡的哈姆雷特悔恨莫及,痛苦的他在回到倫敦後底下是洶湧河水的橋邊,說出了那句流傳後世的名言:“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影片的最後一幕特立獨行,用整整半小時細緻地展現來到倫敦觀看《哈姆雷特》首演的艾格尼絲及在場其他觀衆的反應,在這出曠世悲劇結束時,滿眼淚水的艾格尼絲向飾演哈姆雷特的演員伸出雙手,在場的觀衆同樣受到感召這樣做——此時,配樂大師馬克斯·李希特的《自然之光》響起,這首被譽為新古典主義音樂的巅峰的隽永之作曾被用于《降臨》《禁閉島》等衆多著名影視劇——影片在悲恸的命運感中戛然而止,再現了《哈姆雷特》穿越幾個世紀的悲劇力量。電影的結尾讓我理解了為何趙婷在多倫多首映前要帶領觀衆冥想五分鐘,《哈姆奈特》本身也将憑借其宛如洪流般的情感沖擊成為艾格尼絲向哈姆奈特說出的台詞的印證:“你将會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