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聲明,因為隻看了劇,不知道此劇人設和細節的合理性更多來源于小說原著還是編劇,姑且算作編劇的。如果我說的優點大都來自于原著,那麼這篇馬屁送給作者。

被探案的劇情吸引來,如預料般案情本身并不懸疑複雜,但難得的是本劇把過于常見而易落入窠臼的角色都塑造得真實而立體。女主不再是從來隻存在内娛劇宣口中的“獨立大女主”,而是真的不靠男人而自立,甚至向來用來裝點“大女主”的男主高官之子的身份最後也是可以丢掉的。結局女主經商大獲成功,男主洗手做羹湯,這也确實更符合人設走向,畢竟男主善良純真,然而在人情世故方面是不如女主的。常見的宅鬥戲也不是一味的壞人陷害好人,無論正妻還是小妾,不過都是被夫權壓迫的受害者罷了。這其中體現的對夫權的徹底祛魅,才是成就大女主的根本。 實在厭棄“獨立女主”的成功必須少不了嫁給一個比她更成功的“男人”,這樣的女主即使讓她天天喊口号,本質還是這些早已被馴化而不自知的編劇,覺得女人不嫁給優質男人就不是真正的成功。女強男更強不過是升級版的霸總文學罷了。

最難得的是,哪怕是配角甚或沒有姓名的群演也是被當做真實的人來塑造的,而不是一件工具。為親情自小卧底的反派弟弟可以在關鍵時刻幫助反派,但也會因真實的主仆情誼而對多年的主人心存不忍;救男二的可以不是配角,而僅僅是械鬥中仗義出手的普通村老;民衆可以被反派安插其中的帶頭者煽動,但同樣也可以通過自己對這個人之前的作為來進行自我判斷。所有人都是有行為邏輯的,而不是根據主角需要信手拈來,仿若隻有主角團有腦子,其他所有人都隻是NPC。

整個世界也是落地而不懸浮的,政敵厮殺是不會走到明面的,作為得到巡撫背書的大反派再嚣張也是不能僅憑口信就可以闖入縣衙抓人的。就明明隻是這個世界的合理邏輯,但已經多年沒有在内娛古裝劇中見到過了,簡直感動。

總之,整部劇有種早些年常見的古裝劇的風格與水平,而不是現在的懸浮古偶,不禁讓人感慨:當時隻道是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