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對政治、法律、犯罪主題的偏好,這張電影票我一定要買的,最後果然沒有令人失望。罕見的國産法庭對抗,有足夠深度的故事,難得的辯方普法視角,以及黃曉明的霸道總裁臉,已足以支撐起國産法治電影現狀下五分的評價。

相信每一個看過此片的中國公民,都會開始學會審視自己作為人的尊嚴,學會與司法機關保持距離與對抗的寶貴意識,在關鍵時候可以救你一命。

此外,作為中國特色特别色的法律片,電影為辯護律師找到了一個全新的道德出口:真相可能撲朔迷離,但良知是我的底線。與國外律師幫着脫罪的更高層次的觀影爽感不同,黃曉明追求了自己的良知肯定。在中國,被告人你可以扯謊,三種口供真真假假,但辯護律師會信任你幫助你——這已然是巨大的“思想解放”。

但面對目前慘不忍睹的票房表現,這部片子(确實不耐看)的缺陷也是不可回避的:

1.各角色的表演沒有張力,沒有發病時刻,所有角色都是,闆着一張臉,導緻情感沖擊力弱,《消失的她》這點反而做的不錯;

2.夕陽戀、燒傷妝容的用力過猛,給觀衆造成生理不适;

3.劇情的銜接過渡僵硬,一幕轉一幕,且一些劇情的總結發言不夠,況且是本就很多轉折的片,非常挑戰觀衆的大腦精力;(主線故事内容已經很多,傷疤臉回憶殺、黃曉明老媽、老友記等支線畫蛇添足,不如好好豐富主線)

4.故事足夠精彩,但人物表現單薄。人物都是天生的特質,沒有自我革命。我心中的好的表現:黃曉明經過打擊後開始左右逢源,但死刑犯不聯系、自怨赴死卻又頻頻落淚驅使他為她尋求正義與真相。黃曉明的助手是個富二代,懶惰隻想辦大案子,但媒體的炒作使她幹勁十足。檢察官新人入職很想辦鐵案開門紅,但曉明的頻頻阻撓使她兩頭不讨好。媒體人造新聞買水軍炒熱點等等。台詞和劇情本可以表現的更有張力,卻在開頭預設了“天生如此”的前提,“這個角色天生就是這樣的”,令人失趣。

5.音樂不夠好,高潮片段可以,但不夠強烈。當然按照《辯護人》要求此片是不是太高了哈哈

雖然主演、導演和編劇的不上心可能共同造成了此片難以收回成本的結局,但足夠精彩的故事和難得的普法與法庭對抗,此片已經比《臭官場的名義》好1000倍,比古天樂類警察故事好100倍,比《孤注一擲》好10倍。算上和《芭比》一樣的新突破應被鼓勵的加分,給這部電影打5分已然是綽綽有餘。望回本????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