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産電影的通病,這個電影實在打不了高分,我得說我的真實感受。總結的話就是很生硬、很刻意以及主線太零散。

不知道為什麼最近讓我覺得不好看的國産電影都是這種喜歡主體服務意象的表達,例如想要表達陽光向上的觀點,選擇了一個陽光明媚的天氣就非得在台詞裡一而再地強調,仿佛在觀衆說“你看啊,我這裡選這個景是有目的,你看懂了嗎”,很讓人讨厭,就好像在看小學生在作文裡炫耀她/他用到了一個成語。還有一種國産電影裡面讨厭的地方就是喜歡作謎語人,選擇一個憂傷或者空曠的背景,然後說一些意義不明的話,要我看你既然想隐晦地表達,那你為什麼又要讓演員用語言說出來?如果你想要演員說出來、演出來,又為什麼要當謎語人,這種讓我看懂又不看動的感受,恨抓狂,要說就說,不說(表達)就别說讓觀衆感受。

具體的是電影中男女主在陽光下模仿樹生長以及雙腿已斷的好哥們說“我已經跟不上時代了”。重點說說後面吧,用手表時間不對,玩一種雙關對手法,但是我感覺這裡是有點尴尬的,因為導演選擇聚焦在說這個話的角色上,就好像是“該你了,快說出人生格言吧”其實這裡可以拉一個側面的遠景,最後燈他說完,拉進鏡頭放一個無聲的微笑。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劇情,現在的國産電影都喜歡弄一種網遊的劇情套路——主角接一短期内個主線任務,然後踏上冒險,一路上接了無數支線,以至于幾乎快把主線忘了。這種套路就很喜歡偏向意識流,甚至是謎語人,但是這樣的觀感其實一般,主線永遠是最重要的,我們不能期待無關痛癢的支線來表達出氣體對思想,而且這也是沒意義的,觀衆不需要知道這麼多。看《k星異客》我不需要關系社會對邊緣人群的抛棄,但是它卻在整個主線講完之後讓我感受到了;看《泳者之心》我不需要知道女主父母對她不一樣對愛,但是它在歌頌了女主的勇敢後,我體會到了。人生每一件事情本來就有很多解讀,講好一件事情本身就能帶來很多感受。

以上僅是我個人的感受,肯定有失偏頗,不必計較,因為我也是平平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