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吳為Alice 女象生長 2025年02月08日 16:34 浙江

...

内疚感到底是什麼?

當Father Karras去精神病院看望母親,被舅舅指責他原本可以為她提供更好的生存環境,卻最終因為身為落魄的神父而隻能讓她獨死家中,整個過程他背負的就是内疚感(在基督教的背景下,稱“罪疚感”或許更合适)。内疚感根植于文化之中,通過主體身邊重要他人的意識形态對其不斷形成沖擊。文化需要個體内疚感這一養分,以達到它的深層需求。

而這種内疚感通過人際間最親密的關系——母子關系,代代相傳。對主體而言,内疚感是外來的,是一種入侵後被主體認同的情感體驗。

内疚感的一面是母親對孩子的愛和需求、以及對這種需求的否認:如果需求被言明,比如電影中如果Father Karras的母親不斷言語要求/抱怨兒子給她更好的生活,他隻會選擇更決絕地遠離(這并不代表内疚感的結束)。所以這裡面包含着母親投射給孩子的溫情和她對自己生存境況的失望。而此種情感囊括的是她自己的一生,盡管這不是這部電影要講述的内容。

更重要的是,内疚感的另一面,包裹着孩子的欲望。他想給母親更好的生存環境,但是這與他成為神父的自我追求背道而馳。盡管這份追求本身的前因後果亦值得思索。而這幾乎注定了他不會輕易成為最好的神父,因為他身上背負着沉重的情感負擔。

Father Karras原本是一位優秀的人。他的形象是一位拳擊手,這意味着他精神力量的強大和對抗性;同時,他還接受了最先進的心理學知識的訓練。而電影用于刻畫他個性的溫柔面時,一個場景是他為母親洗腳,另一個是劇中女演員Chris撫在他肩頭哭泣、說服他幫助自己的女兒,這些是他内心深處與女性溫情交媾的畫面。在這些情感面前,他的對抗不堪一擊。

電影中另一個關于内疚感的重要場景,是小女孩Regan生日臨近時,她和母親臨睡前的一段對話。小女孩告訴媽媽當天可以叫上她的男朋友,媽媽回答說她最愛的是她的父親。而緊接着下一個鏡頭是Chris打不通丈夫的電話,小女孩則焦慮地依靠在門的背後傾聽着她的暴怒發作。這就是所謂的“最愛”?地下室裡母女倆玩桌遊Ouija Board的時候,小女孩問:“她(媽媽)漂亮嗎?”Ouija Board拒絕回答。Regan拒絕回答媽媽是否漂亮的問題,因為被壓抑的情感是媽媽Chris并不漂亮,甚至面目可憎。

Regan在發病初期的表現是床的大幅度擺動,以及“Fuck me”這樣不合她年齡的“污言穢語”。事實上,這極有可能是她聽到母親和男友做愛時的“污言穢語”,以及床的動靜時的想象性反應。她現實家庭生活中體會到的恐懼感,和“惡魔”附體時呈現的失控感是一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