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位看官且聽我慢慢道來。

原著《飛狐外傳》中,佛山鐘四嫂殺兒剖腹取螺(粵語螺與鵝同音),之後胡斐為了鐘四一家大鬧佛山,鳳天南父子出逃,胡斐千裡追殺,後面江湖人士調解,袁紫衣為父求情,胡斐一概不允,誓殺鳳天南。“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為了素不相識的鐘四一家人,不惜千裡追殺,不接受任何調解,不接受心愛的美女相求,正是體現胡斐的俠之為民,這是本書立起胡斐這個人物形象最重要的段落。

本劇為了突出袁紫衣,将胡斐大鬧佛山鎮的情節分給袁紫衣一部分,變成了雙人行俠,首先,原著中的那股悲憤,那股任俠之氣,少了一些。劇情強行給胡斐降低智商,這讓人有些無法理解,僅憑鳳天南一面之辭,鳳一鳴還在大牢裡關着呢,虎毒尚且不食子,胡斐怎麼會傻到接受鳳天南的宴請,喝下毒酒,間接害死鐘四,胡斐被關入大牢,這讓大義變成了私怨,在原著中,胡斐與鳳家父子沒有私怨,隻是為了鐘四一家報仇!!小仇不計較,大義在心胸,這就是俠客!

佛山一段,有三處大bug。

1. 袁紫衣與胡斐分手時,表現出對鳳天南的不認同,叮囑胡斐小心,她既然早知鳳天南不會就此罷休,為什麼非要等鐘四被害死,胡斐被打斷雙腿才去救人,為什麼不早點出現救下兩人??強行悲劇嗎?

2. 鳳天南父子射殺佛山朝廷命官,還驅趕百姓,射殺百姓,這一段明顯不合情理。我明白編劇是要表現鳳天南的跋扈與權勢,但是要知,金庸的書最重史實邏輯,射殺朝廷命官,射殺百姓,這種事誰做了誰也好不了,以後江湖哪裡還有鳳天南的容身之所,乾隆年間,佛山是廣東重鎮,地方勢力再兇再跋扈,也不敢如此,這不相當于公開造反嗎,江湖不辦他,朝廷也會辦了他。原著中 鳳天南是當機立斷就跑掉了,以後江湖勢力為他向胡斐求情時,無非是鳳天南家業也沒了,一無所有,也願意認錯,求胡斐放過,可是照本劇演的,如此無法無天,佛山成了法外之地,誰還為風天南求情。

3. 本劇打戲出衆,近年來少見。但是最後佛山廣場大戰,袁紫衣與胡斐和鳳天南的“幫衆”硬剛,這也不合邏輯。确實硬鋼過瘾,動作戲好看,但是這俠客就這智商,胡斐還斷着腿呢,胡斐從小在江湖中摸爬滾打,遇敵智取,他會不懂?飛狐的名号怎麼來的,狐狸,狡詐也,原著中胡斐有勇有謀,一個人逼的佛山大豪五虎派掌門鳳天南棄家而逃,怎麼在劇中,隻會硬鋼啦。

最後我說一下,迄今為止最大的失誤,愛之深責之切,我愛金庸,愛武俠,所以我也很重視這部劇。

最大的失誤,是袁紫衣與胡斐的錯位。

原著中,胡斐有勇有謀,江湖經驗豐富,這是合理的,因為胡斐打小在江湖,江湖中的勾當他很清楚,火燒商家堡,趙半山(到現在沒看見人影)教給他很多,不止武功。面對強敵,胡斐經常是先旁觀,看夠了看透了才出手,不莽撞。劇裡迄今為止,胡斐仍然像個初出茅廬的熱血無腦青年。

初出茅廬,用在袁紫衣身上再合适不過,因為袁紫衣一直跟随師父“百曉神尼”在天山練功,她來到中原,那才是初出茅廬,她從沒踏足江湖,自然江湖經驗較少。

可在劇中,兩人錯了位,袁紫衣顯得江湖經驗豐富,而胡斐沒有,這不合邏輯。編劇強行給袁紫衣加戲,沒問題,但是邏輯要正确啊。

我看了佛山一段,笑着說,這不是《飛狐外傳》,這是《紫衣外傳》。

後面還有二十來集,如何把胡斐這個俠客形象立起來,編劇你加油吧,我隻能給你加油了。

還有個程靈素,值得期待。

編劇大人,記住,飛狐,飛狐,飛狐胡斐,飛狐勇猛又狡詐,你以為你是獵人,飛狐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