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姬昌愛吃安格斯肉餅,吃不完還要打包帶走,路上當幹糧。

2⃣伯邑考真的很孝順,擔心爹爹在京吃不上家鄉菜,千裡投喂。

3⃣伯邑考說:“這兩匹馬受過專業訓練,認識回家的路,如果你想回家,隻要你說兩個字,回家……”于是,兩匹馬跑了。

4⃣比幹剖腹,掏出胃裡沒消化的果凍,妲己都不嚼一下,一口吞了,噎死了。

5⃣看電影時坐我旁邊一小學生說:姬昌就是省長,西岐是農業大省。

封神演義的故事被華夏民族代代相傳,在現代化的今天依然打動人心,在于其人物極為渺小而抉擇極為悲壯,如比幹挖心,姬昌食子等,無不讓人震動。這種東方式的俠義是有别于其它文化的獨特内涵。令人遺憾的是,電影用好萊塢叙事套路來講東方故事,瓦解了封神故事最吸引人的韻味,反複強調俄狄浦斯、個人英雄、君臣父子,以及中二的肌肉展示和土豪服化道,總讓人覺得水土不服。中國電影(特别是商業片)如何用中國的方法講好中國故事,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也許《流浪地球》的成功能帶來具有可行性的啟發。

電影對封神故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編,但換湯不換藥,被強調的仍舊是那些傳統觀念。片中雖直白說明殷壽的惡行并非受狐妖魅惑,但商王幾乎所有的決定性行為都離不開妲己的幫助,這一改編的結果确是在加重“紅顔禍水”這一認知。黃渤的姜子牙和他的小跟班哪咤,是我看過的最讨人厭的姜子牙和哪咤形象,放在全片中格調不符,單拎出來又毫無氣質,真的有一股想看他們被反派弄死的沖動。質子們撞臉嚴重,使我不得不以最壞的惡意揣測:顔值是質子最重要的選拔标準嗎?從一些低質量的特效可以窺見電影後期制作資金緊張,但弄拙成巧,這種不夠真實的特效産生出的間離感,恰與這種玄幻世界相契合,讓觀衆很明白地知道:我隻是在看一個純粹的神話故事,不用太在意其現實關照。

如果《封神》能出第二部,我還是會去影院支持,畢竟又有誰能拒絕封神演義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