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衆不太能接受這樣的結局的心情能理解,因為我們的資源有限,别說自我實現,要滿足低層次的需要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劇裡15集的劇情,觀衆體驗到這種得到特權,然後打敗特權的爽感,現在你告訴我這個特權沒有了,這其實是非常難以接受的。

主角的成功離不開财閥家的身份,如果僅僅隻有金手指——穿越後的記憶,沒有小兒子的身份,主角非常難獲得同樣的成功。這也恰恰是這部劇想呈現的,假設是陳道俊繼承順洋作為結局,固然能讓觀衆繼續爽,可這還是在默認隻有特權才能打敗特權,階級之間的不可躍遷。

資本的本質是逐利,逐利本身和普通人希望的追求公正是對立沖突的。

主角不斷強調一點——我不會成為那樣的财閥。這是底層出身的尹炫優的精神核心,他對普通人是共情甚至是同情的,因此他不會認可爺爺的那套為了逐利什麼都可以犧牲、什麼人都不能全信的理論。

因此15集結尾時主角跟爺爺交待自己完成了買下順洋的承諾之後又回頭問了一個問題:“我的複仇成功了嗎?”這其實是尹炫優對于借助陳道俊這一财閥身份獲得成功後的自我審視,是叩問自己的靈魂:初心是否依舊。

這個問題在16集得到了驗證,主角回到尹炫優的身份,其實就是回歸初心。他要以真正的普通人的身份推翻财閥的繼承制度,也就是吳代表總結的:“你兩手空空,手裡沒半張股份,卻奪走陳氏一家的經營權。”

後面的一系列操作濃縮在一集,的确是倉促了,這讓觀衆理解起來就會有難度,整個劇情也不夠順暢,因此難免被觀衆诟病強行上高度,倘若劇情能拍到18集,觀衆的體驗感估計會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