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集:彈幕很多“女主不自愛”“當着孩子的面呢”“太過了吧”“情緒不穩定的人真可怕”

但每個人想要的不一樣,所有的感受,無力,無奈,憤怒都是自己的,别人體會不到;我們都會失控,都會脫離社會身份的行為範本,我們就是會做不到那個我們明明知道的更好的方式,這就是我們,我們得承認,面對自己的這份,也需要看見懂得别人的那份…

看到母親和女兒都在二十大幾的時候選擇一條在社會普遍意義上不值得,不被理解甚至可以被認為錯誤的決定,但是,不是所有的事都值得考慮利益得失,因為當你找不到自我的時候,得失便不再重要。所有的社會理性都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認可自己的存在!

那我們的自我認同感來源是什麼呢?自我的價值感與他人的欣賞,但事實上他人的認同隻是他人眼中的喜歡,并非我們想要的。我們一方面如此需要我們身處的社會關系評價體系的積極反饋,一方面又無法欺騙我們的内心,所以我們會想要逃離,逃離當下困住我們的社會關系。就像吳俪梅選擇離婚,就像《出走的決心》中李紅選擇自駕遊,而顧雲蘇某方面來講是幸運的,雖然她職場上被同事說小話,自己也不認同自己獲得的職位,不認同小組領導,選擇了辭職。但她有家人可以依賴,他們不會冷漠地指摘她,而是撫慰這個和當初的媽媽一樣開始不太喜歡自己的小孩。

很多人說别拿原生家庭當借口,但我真的想說很多時候當我覺得撐不下去了,隻要回到家我就會覺得,嘿!沒什麼大不了的!而那些無法獲得家庭支持的人,他們隻能依靠自己,當黑暗來臨之時,四周都會被無助的情緒包圍,沒有一個聲音,一雙手在背後托舉着他們。雖然我們确實可以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鍛煉自己讓自己強大到一個人就可以照亮自己的整個世界,但,真的太難!我又想到了出走的李紅,實際上她所擁有的社會支持也很匮乏,真的再一次被她的決心自救而脫離自己熟悉的一切的勇氣與執行力所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