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以下内容由碎片化的筆記拼接組合而成,語言并不具有一般影評的流暢性,僅為個人思緒的無端發散,且可能出現錯誤之處,請謹慎參考。
開頭的人物訪談,彰顯出電影的記錄意圖,我們不難猜到,這是一部曆史人物傳記,亦或者是一部曆史社會片。
曆史性,是貫穿整部電影的一個基調:反反複複提到共産黨,麥卡錫主義,民權運動,越南戰争,這是新舊好萊塢的轉折點。哥倫比亞公司不讓用“懷孕”這兩個字,這證明海斯法典的威懾力依舊存在。
内容上:講述五十年代一對熒幕情侶兼現實情侶露西和德西在感情上,事業上,政治上遇到的危機。女主人公有着非常優秀的劇本構思能力,把自己完全想象成角色,對待演出非常認真,雖然明星制度是殘酷的,露西卻仍然堅持與體制作鬥争。盡管這樣,夫妻二人客服了重重困難,丈夫卻沒能邁過最後一道坎,結局是不圓滿的,這挑戰了好萊塢的傳統戲劇化結構。最重要的是,這是一部内隐的女性主義電影,一部真正的關注女性獨立的電影。
影片同樣包含對好萊塢文化的展現,歌舞,戲劇,穆赫蘭大道,垂直整合的制片廠,殘酷的明星制度,格裡菲斯公園的山頂(lalaland) 麗塔海華絲 霍華德霍克斯 埃德加·胡佛。
結構上:情景喜劇的使用。 讓人想到旺達幻視(黑白與彩色,暗示想象與現實的雜糅)
戲中戲結構,電影裡套着電影,極少使用自然光,其目的是為了模糊戲裡戲外。圍讀,劇本研讀的設置,很難不讓人想起《駕駛我的車》。同樣的文本交織,且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對應chapter12345,這是明顯的戲劇段落設置,同時提到了萬尼亞舅舅,使這兩部電影産生了更加确鑿的暧昧關系。
視聽語言上:淺景深,焦點轉換,目的營造黑色幽默效果,符合人物傳記特征。人工光源 幾乎不使用自然光,目的營造強烈的喜劇效果 ,類似《紐約的一個雨天》
台上的表演是黑白,台下的觀衆是彩色;露西為了争取丈夫男主的戲份時,哥倫比亞公司老闆直視鏡頭,打破第四堵牆;這是在有意營造間離效果(布萊希特),使理性的判斷力回到觀衆中去,消除共鳴感,增強記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