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中,趙輝對陶無忌說,有一部科幻電影,叫《時光之沙》,拿到裝滿時光之沙的瓶子,轉一下開關,就能回到過去。

趙輝說,他現在最想得到的就是時光之沙。

陶無忌問:“您最想回到哪個時間段?”,趙輝無言以對。

時光之沙是什麼? 通俗一點講,就是人們常說的,有錢也買不到的“後悔藥”。

時光之沙代表的是後悔,是彌補不了的遺憾,回不去的過去。

就像《乞裡馬紮羅的雪》裡,那隻凍死的豹子。不知道是什麼驅使着它一步步來到這高寒高海拔的地方,而它被凍死的原因是“它回不去了。”

對于趙輝來說,時光之沙代表的是過去那個清白、正直、有理想的自己;就像在棋盤上複盤,追溯到最初走錯的那一步,好逆轉時空,讓一切從頭來過。

時光之沙是挑選一個和自己相似的年輕人,悉心地栽培,自己踩過的坑,希望他能完美避開,未完成的心願,可以由他來完成。這樣,就可以彌補自己當年的遺憾,好像人生可以重來一次。

趙輝是歐陽老師的時光之沙,代表歐陽老師的遺憾,他和妻子恩愛一生,卻沒能忠誠到底,一次犯錯就成了一生的愧疚,白襯衫上洗不掉的污點。

而陶無忌是趙輝的時光之沙。

本劇把趙輝的“灰度”塑造成了兩面性、甚至多面性。他的灰化,不僅僅因為負擔不起女兒高額的醫藥費,還不了吳顯龍沉重的人情債,更因為争強好勝,忍受不了升職夢碎、被新來的、業務能力不強卻善于搞陰謀詭計的領導打壓,抗拒不了像亡妻的女人的美色誘惑……

灰化的因素過多,凸顯了趙輝的極緻困境,卻模糊了焦點。過于強調他的複雜多面,卻沒有一個統一的基調。導緻這個人物的性格是割裂的,不僅灰化前後割裂,職場戲和感情戲也割裂,有很多自相矛盾、邏輯不能自洽的地方。

在職場戲中,強調的是他心機深沉、隐忍内斂的一面。比如,李森空降時那一場戲,他的心頭可能有一萬匹草泥馬奔騰而過,表面上卻能不動聲色,真正做到了“心有雷霆,面如靜湖”。

可是,這樣一個人物,卻會在陽台上大喊大叫、醉酒唱歌,狂放到會被投訴擾民的程度;不顧“高空抛物、天怨人怒”的危險,在陽台上架起燙衣闆喝紅酒……

蘇見仁是他的大學同學、二十多年的老同事,而他嘴上說着“愛情對中年人來說不過是錦上添花”,卻在蘇見仁結婚前夕,閑雜人等都能圍觀的情況下,在陽台上強吻他的準新娘……

至于拍門大喊“我愛上你了”,在蘇見仁屍骨未寒的時候,一邊說着”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一邊和他曾經的準新娘接吻……

這些比毛頭小夥還要魯莽沖動、惹人非議的行為,是一個飽經滄桑、深沉内斂的中年行長的所作所為嗎?

主創給趙輝加這麼多戲,究竟想要塑造一個什麼樣的形象? 是一個曾經潔身自好、因為不得已的苦衷誤入歧途的好人,還是一個經不起試煉暴露本性的僞君子?

嶽不群是因為搶奪辟邪劍譜才變成僞君子的嗎? 不,那是他本性如此。

主創想要塑造一個有灰度的人物,卻有意無意地往嶽不群的方向靠攏。

有灰度不等于沒有基調,更不代表可以任意橫跳,反複無常。一會兒内斂一會兒外放,一會兒城府深、心機重,一會兒眼皮子淺,行事沖動。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被人說成是又當又立,既要還要的僞君子。

對陶無忌的塑造同樣如此。在訪談文章裡,導演問白宇帆對陶無忌這個角色的感受,白宇帆說,沒什麼特點,角色轉換也不自然。

導演感慨于白宇帆的直率,卻沒有接受他的意見。編劇對陶無忌這個人的刻畫,完全是憑空臆想,脫離生活實際,不符合人之常情。

觀衆對于陶無忌這個角色的印象兩極分化。極少數說他過于“偉光正”,始終站在道德高地上,不真實,大部分說他陰險狡詐,是個恩将仇報的白眼狼。

這兩派對他的印象大相徑庭,有一點卻是共通的,都不喜歡,甚至極端讨厭他。

作為本劇的正派男一号,被塑造成這樣,可以說是完全失敗的吧?

有網友說趙輝沒有給銀行造成什麼實質性的損失,覺得陶無忌根本就不必查他。關于這一點,我想替陶無忌說幾句。

每一筆違規的貸款,造假的基金,都極有可能形成壞賬,之所以沒有造成實質性的損失,是因為在被查賬時,用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暫時補上了窟窿。而這個雷已經埋下了,遲早是要爆的。

就像本劇開頭,戴總的違規操作沒有給銀行造成損失,靠的是好得出奇的運氣。而運氣是最不能仰賴的。

每一次違規操作,都可能給國家、銀行和儲戶造成重大損失。我不明白,為什麼平時以”韭菜“自居的網友,在這個問題上,代入的卻是”鐮刀“的立場呢?

陶無忌和苗徹查趙輝是對的,但主創對陶無忌這個人物的刻畫是完全錯誤、失敗的。

原著中趙輝和陶無忌并沒有明确的師徒名分。趙輝對陶無忌,是欣賞和栽培,陶無忌對趙輝,是敬重和感激。

劇中增加了許多陶無忌行事魯莽,需要趙輝幫他收拾爛攤子的情節,還有做貸前調查、遞紙條……等, 強化了趙輝對陶無忌的提拔、栽培和庇護。如果沒有遇到趙輝這個貴人,陶無忌在職場根本無人問津、寸步難行。

原著中陶無忌的女朋友是苗徹的女兒,還在讀研究生,不參與職場戲。劇中讓田曉慧做商業間諜,而陶無忌先是說教,後又有包庇之嫌,以此來彰顯陶無忌的雙标。

陶無忌發現趙輝違規的證據,不僅不覺得痛心、惋惜,反而像嗜血的鲨魚見到獵物一樣興奮。這是完全不合情理的。

他還像挑釁似的對趙輝說:“我就是想扳倒您。”

有銀行從業人員評價說:“這是絕對不會在銀行業出現的兩個字(指扳倒)”

不管在哪個行業,對自己頂頭上司說這句話就是純純大傻子。

編劇還安排陶無忌在趙輝跳樓時用激将法來刺激他。 有白珏跳樓時朱強刺激她的先例,這一幕怎麼看都像是唯恐趙輝不跳。

最後,又讓陶無忌炫耀自己升職加薪。編劇讓反派集體降智、認罪伏法,來成全陶無忌的飛黃騰達之路,至此,幹的雖然是正派的事兒,卻比反派更惹人厭的三姓家奴、白眼狼形象已經澆鑄成形了。

編劇借這個人物,想要表達什麼樣的價值觀呢?是”為了實現理想必須六親不認“,還是”踩着恩人的屍骨向上爬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來看看原著是怎麼寫的吧。 原著中,根本沒有”師徒反目”這回事,趙輝和陶無忌之間,從來都沒有惡語相向過。

正相反,陶無忌還當着趙輝的面,删除了蘇見仁的舉報視頻:“總覺得下不去手,您是那麼好的人。" 隻是表示以後會公事公辦。

發現趙輝違規的證據,他内心是糾結、不忍的。他對趙輝說:”查誰我都無所謂,唯獨對您, 一邊查一邊糾結“。

最後攤牌的時候,趙輝對陶無忌說:“你愈是公事公辦,就愈是證明我的眼光沒錯。我希望你能做一個高尚的人。不管生活變成什麼樣子,高尚的人總是值得尊敬的。”

“就算将來有再多人罵我,至少有一點他們要服氣—我挑人的眼光是不錯的。”

陶無忌說:”無論如何,我都敬重您。”

作者對趙輝是痛心、惋惜的。以他的才華,本可以做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卻一步錯,步步錯,差點墜入萬劫不複的深淵。

但他不是僞君子,也不為自己的墜落找借口。在吳顯龍說他”囡是好囡,就是軋了壞道。”的時候,他說;”那說明我還是立場不堅定。要真是好囡,槍指着太陽穴也沒用。”

作者對陶無忌是寄予深切希望的。用趙輝的話說:”你是我的時光之沙。我做不到的事,盼着你能替我做到。”

如果像劇裡塑造的這樣,趙輝和陶無忌, 一個是又當又立、既要還要、道貌岸然的僞君子,另一個是恩将仇報、背信棄義、翻臉無情的真小人,那麼,時光之沙的意象根本是不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