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關心妻子與女兒的爸爸搖身一變成為慈父,一開始清醒理智的媽媽中間塑造成怨婦,45分鐘前把厭女描繪得淋漓盡緻。

已經上了新聞的女童侵害案,政府完全不保護家庭隐私,電影隻是提到記者瘋狂拍攝,卻對此毫無批判。

一部關心對兒童性犯罪的電影卻花了一半的篇幅描寫沒有盡到義務的成年人怎樣成長,明明是成年人沒有盡好責任,卻讓小男孩哭訴自己要是跟素媛一起上學就好了。

沒有任何對素媛第一人稱心理描寫,你永遠隻能看到一個“懂事”、“聰明”理想化的女孩形象,就連素媛揭穿是她爸爸穿的玩偶服那場戲都是以成年人心态來進行父女和解的。

除了名字叫“素媛”,整部電影與素媛毫無關聯,還不如叫素媛受難記來得貼切。素媛不過是成年人的道具,父母的成長、同學的成長、社區的互助、對法律不公的抗議。這些都建立在素媛被侵害後,仿佛一夜之間從人間成為伊甸園。

這種電影能有9分,更證明素媛的道具屬性,大家在這裡流下虛僞的眼淚,都是對成年人的道德禮贊,而非關注兒童性侵害。百分之一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