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Citywalk”成為了一個網絡熱詞。

它指的是在一個城市裡随意漫步、漫無目的的旅行方式。

追逐時尚的年輕人樂此不疲,他們穿梭于不同的街道,拍出一張張Citywalk的美圖。

有一個生活在紐約的怪人,卻把他的Citywalk拍成了一部怪誕而詩意的作品。

約翰·威爾遜的十萬個怎麼做 第三季 (2023)9.42023 / 美國 / 喜劇 紀錄片 / 約翰·威爾遜 / 約翰·威爾遜

...

這是HBO出品的一部紀錄片,每集30分鐘,短小精悍。

2020年第一季播出,收獲了極佳的口碑,超過2萬人評出9.5的高分。

第二季于2021年播出,評分9.4。

時隔2年,這部紀錄片在前不久推出了第三季(最終季),剛開播又飙上了9.5分。

近8成觀衆打出五星,幾乎零差評。

...

這部紀錄片又名《約翰·威爾遜的生活指南》。

劇名中的約翰·威爾遜,同時兼任了這部紀錄片的導演、主演、攝影、旁白等多個職位。

正因如此,你也可以把它看成是約翰·威爾遜的個人Vlog。

每集一個特定的主題,約翰·威爾遜走上紐約街頭,為觀衆呈現那些少有人提及卻又迫切被需要的生活建議。

比如如何同别人閑聊,如何保護你的家具,如何找到停車位等等。

...

不過,你要是真的把這部紀錄片當成“生活指南”來觀看,那就大錯特錯了。

約翰主打的就是一個随心所欲:走到哪就拍到哪,想到哪就說到哪。偶爾提綱挈領,時常離題萬裡。

不僅如此,旁白和畫面的适配度也高得出奇,讓人不得不感歎他是個拍攝和剪輯大師。

這部作品就如同約翰極緻放飛的思緒一樣讓人捉摸不定,但真正喜歡它的人卻愛到不行。

因為片中充滿了這位紐約街頭吟遊詩人的所見所聞、所聽所感,以及升華于這些具體問題之上的黑色幽默或浪漫哲思。

...

在剛播出的第三季裡,那個熟悉的“街溜子”又回來了。

第一集中,他講述的主題是如何尋找公共廁所。

在影片開頭,他形容了我們和家中廁所的關系:就像浪漫情侶,是一生都會陪伴我們的東西,和我們共享了許多私密的時刻。

但是當我們走出家門,離開廁所,就離開了自己的舒适區。

如何合理地在外面找到一個公共廁所,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

在讨論這個問題之前,有個背景需要向大家交代。

在許多年前的紐約街頭,有大量開放的公共廁所可以供市民使用。

你可以随意進入一個公園或者地鐵站,輕松解決如廁的問題。

但到了1970年左右,出于預算層面的考慮,大多數公共廁所都關閉了。

...

因為公廁數量少,紐約的很多地方都采用了臨時解決方案,即臨時的移動廁所。

不過這樣的廁所通常疏于管理,衛生條件相當惡劣。

不僅如此,很多臨時廁所的位置還相當偏僻且詭異。

比如一個設置在馬路中央,需要橫穿街道、翻過護欄才能使用的臨時公廁。

一推開廁所門,就能欣賞到川流不息的車輛,場面相當離譜。

...

新世紀後,紐約也曾為了廁所問題而做出努力。

2008年,紐約在五個區建立了五個自動清潔廁所。

在使用這個自動清潔廁所之前,要先投25美分的硬币,每次的使用限時為15分鐘。

...

由于如廁困難,你可能會在各種意想不到的地方發現排洩物。

比如人行道兩側、宜家的廁所樣品間、地鐵車廂連接處,以及随處可見的飲料瓶子裡。

...
...

走遍大街小巷,在切身感受了紐約如廁困難之後。

約翰也給出了應對的建議——為自己進行漢密頓膀胱手術。

這個手術通過給膀胱注射肉毒杆菌,讓膀胱肌肉得到放松,從而能夠更好地憋尿、更慢地感受到尿意,以此來減少如廁的頻率。

一時之間,竟然分不清約翰是在真情實感地給出建議,還是在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

除了如何尋找公共廁所這一集之外,第三季還有很多有趣的選題,比如如何清潔耳朵、如何健身等等。

每個議題都飽含約翰對紐約這座城市的觀察,對這些現實問題的關心,以及升華于這些議題之上的哲思等等。

正因如此,你可以看到這個荒謬怪誕又無厘頭的人,在每一集末尾留下的醒世金句。

比如在“如何健身”這一集,他回應了人對于想要追求成長進步,和擔心努力過後卻遭遇失敗的矛盾心理。

“鍛煉健身,應該是很自然的事。

隻要你能找到你真正喜歡的方式,輸赢不重要。”

...

作為HBO出品的一部紀錄片,《約翰·威爾遜的生活指南》卻和大家印象中的HBO風格大相徑庭。

它足夠滑稽怪異、幽默諷刺、荒誕無厘頭,充滿約翰的個人風格,很難用三言兩語去定義和概括。

站在不同角度、在不同觀衆的眼中,看到的亦是不同的作品。

熱愛旅行的人看到的是一部城市觀光片,喜歡人文的人看到的是一部科普教育片,幽默逗趣的人看到的是一部喜劇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