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宴》這部電影結尾看似happy ending,但父親的那句“I don’t know ”,也暗喻着中國人骨子當中近乎本能的父權思想,像DNA一般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我傾向于父親剛進門就意識到兒子是假結婚了……偉同其實是屬于家庭關系比較不錯的東亞家庭的小孩,父親看着兒子一天天長大,怎麼會在生活中的無數個瞬間裡沒有一點猜測?更何況,父親去參軍的理由也是充滿了暗示的“逃家”。電影裡沒有太多的篇幅去描繪父親的故事,但看到父親和母親的相處,其實給人的感覺不像年輕時曾恩愛過的夫妻(更何況還有台詞提到過的在家40年的老張)。父親哪怕年輕時也曾逃過家,卻還是沒能逃離東亞的父權,在片中也俨然成為了父權制的衛道士…這部電影讓人細思極恐,父權的幽靈真是無處不在、如影随形啊。
李安因為自身的獨特經曆,真的是很擅長講述這種東亞人身上特有的文化沖突、觀念沖突、父權帶給人的壓抑。
電影在視覺呈現上也充滿了強烈的沖突感,尤其是婚禮部分對傳統文化中糟粕的表現、中式婚禮雜糅着西式風格的荒誕感,沒有一句批判但反思無處不在,李安在《色·戒》用王佳芝解構了宏大叙事下的父權,在《喜宴》裡則是用“形婚”解構了整個東亞的儒家文化、傳統、乃至父權。
當然這部電影裡不隻有這些,對每個角色的刻畫也都十分細膩和飽滿。幾乎每個角色都能讓我感覺到共情,也對他們的處境感到無奈。最唏噓感慨也是心疼的,大概是片中兩位女人如出一轍的命運了,甚至哪怕有新舊觀念的碰撞,也未能阻止這詛咒般命運的“傳承”。
“父”之下,沒有人能夠幸免。母親、父親、偉同、威威、Simon、老張。
寫着寫着變成長評了,就當影評發了吧,本來想看看大家的評論,還沒來得及看,剛好不受影響地先發表自己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