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電影《東極島》朱一龍.阿赑
電影《東極島》無疑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你可以從觀影過程中感受到全體演職人員的努力和辛苦,也能夠在觀影過程中體會到中國電影的制作水平越來越高,《東極島》的筋骨(思想内涵)堅硬有力,血肉(制作技術)飽滿充沛,加之故事情節,看完民族自豪感雙倍增加。
電影的前半段,是群像戲,每個正面人物都有完整劇情線和高光,每個演員都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但看完你就知道,電影的後半段立不立得住,才是這部電影成功的關鍵,這個“立”,不是說劇情,這段曆史就擺在那裡,這個“立”,指的是需要一位強大的演員,能夠演得了“孤膽英雄”、“海難救援帶頭人”阿赑這個角色,演員不是深谙水性經驗豐富的老漁民,演這個角色,需要莫大的勇氣和高超的遊泳潛水技術,以及非常專業的演技和吃苦耐勞的精神,這個角色的演出難度系數,在中國影史應該是位列前排了,阿赑這個角色如果沒有立住,整部影片就會垮掉,失去筋骨,一瀉千裡。
我不知道是誰想到讓演員朱一龍來飾演阿赑這樣一個角色的,我隻能說這個人真的是慧眼識朱,内娛無法想到任何第二人能夠拿下這個角色。但我知道朱一龍為啥接這個角色,因為朱一龍是個“又硬又軟”的人。“硬”指的是他深知拍《東極島》的意義,他會把飾演阿赑當做一種神聖使命,而不是一次簡單的冒險。以往飾演其他角色,他會在能力範圍内做到最好,但對于阿赑,他是不斷拓展自己的能力在貼近貼近再貼近,即使因此面臨巨大的風險和困難,而演員朱一龍在不斷挑戰極限的過程中,神奇地和阿赑這個角色的精神内核完美契合了,扛住了這個代表中國人精氣神的銀幕形象。“軟”指的是朱一龍是心軟的神,可以想象,他在讀劇本的時候,就已經非常心疼阿赑了。我的很多朋友都問我,“赑”的意思是不是錢很多,我說,“赑”是三倍負重的神獸,擔小家,承重恩,救衆人,粗粝的外殼下有世間最柔軟的内心:苦我來吃,我弟弟一定要歲月靜好;苦我來吃,我女人一定要獲得她想要的尊重;苦我來吃,救命之恩必須要湧泉相報;島民嗔我怒我,情有可原;我救衆人出自本心,死而無憾。朱一龍可能認為,能演阿赑是他莫大的榮幸,所以拿出十二萬分的誠意,而阿赑能夠由朱一龍來出演,也是制作團隊對這個角色的愛惜,對觀衆的尊重。
最後說一句:朱一龍和阿赑,都是熾烈又沉靜、敏行而少言、食苦不邀功、技高斂華光,君子之風也。
東極島影評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