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慕》主題分析
“我仍沒看到你的身影,聽見你的聲音,隻不過我聽到了你從我家門口走過的輕輕的腳步聲。”這句台詞很好地诠釋了蓮熙在南北分歧背景下等待遠行丈夫珉宇六十餘年的心境。《戀慕》講述的正是在宏觀的時局動蕩下個人命運悲戚的故事。本文主要圍繞《戀慕》的主題展開論述。
一、動蕩時局下的愛情迷惘
魯迅曾言:“悲劇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毀滅給人看。” 在南北割據的宏觀陰影裡,個體間碰撞出的美好火花消逝殆盡,徒留悲哀結局。影片通過對比蒙太奇将蓮熙與珉宇的愛情悲劇展現得淋漓盡緻。導演姜帝圭通過冷暖色調的差異制造情感的反差。蓮熙傾心為珉宇準備飯菜時被暖黃的光線萦繞,奔赴平壤的旅途卻被冰冷的色調雕刻,隐喻情人重逢的戲碼不會上演,期待與愛意終将被時局辜負的悲慘結局。蓮熙衣着色彩的轉變隐喻了她生活狀态的隕落。從心懷炙熱目送丈夫遠行時的大紅毛衣到順着時間的繩索滑入暮年時淺棕色的針織衫。蓮熙已從意氣風發的少女到被時光磨平棱角的遲暮婦人。戰争的硝煙腐蝕了少女明媚得音容笑貌,将陰影籠罩在守候者赤誠的“戀慕”之上。
二、動蕩時局下的代際沖突
影片中多次運用聲畫對立強調蓮熙與莎拉間的隔閡。在畫面上,搖鏡頭和特寫鏡頭展現蓮熙和女兒莎拉溫馨的合照,但在聲響上,女兒的台詞卻是“母親将潔白敞亮的心留給珉宇,給予自己和丈夫的确是黯淡無光。”個體的命運需置身時代洪流中考量,若不是蓮熙内心的執着和未了的遺憾被戰争阻隔,或許她的重心能更多地回歸家庭。但慶幸在于女兒雖毅然決然地走上了母親的反路,卻仍懷着一份對母親的敬重和關懷。這份令人欣慰的感情卻愈來沉重,重在家庭團圓的可能性已然喪失,沉在女兒洞悉時局後選擇理解尊重,并堅守最後的親情,這又是另一種動蕩時局下割裂代際間的掙紮和無奈。
三、動蕩時局下的群體悲劇
雖然姜帝圭的鏡頭聚焦的僅是一位婦人的命運興衰,但其想表達的遠不僅于此。影片末尾多次運用正反打鏡頭和消聲處理,築構起衛兵和蓮熙的對立關系。衛兵背後所矗立的是政府意志,蓮熙身後所呐喊的是萬千守候老者。士兵看似位立守候者的對立面,卻也僅是政治棋局上被肆意操控的一顆棋子罷了。或許他們的摯愛也正深陷戰火,又或許在面對蓮熙時他們心底被秩序箍緊的善意和仁愛也在啞聲抵抗。但在冰冷的政治沖突下,人情和溫良作為首當其沖的犧牲對象,鮮活的靈魂都将屈從于無意義的紛争。灰冷的畫面囿于寂靜無聲,不亞于刺目的傷痛裹着挾聲嘶力竭,拉拽着觀衆的心沉入絕望的谷底。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冷面館獨特的獨特風味可以聚焦思鄉的北人和懷舊的南人,平壤的交界線卻緻力用炮火一決勝負。政治的紛争不代表民意的選擇,金戈鐵馬換不來一夕安甯,一聲令下分隔多少“戀慕”的守望,敲碎萬千美滿的家庭。導演姜帝圭從一位婦人的守望切入,以小窺大,呼籲反戰,與《歡迎來到東莫村》有異曲同工之妙。二者揮毫淡雅,解構戰争的直面沖突,卻将哀傷藏匿于平淡叙事之下,如延時炸藥般紮根于觀衆心底,無論何時回想仍隐隐作痛。望蝴蝶紛飛之時,即硝煙平息之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