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開始寫這個系列的時候已經看完了十三期了,因為看這個綜藝的感觸很深,每周末看的時候都會想很多,但沒有記錄過什麼,所以想再看一遍,認真地去聊一聊。

這算是一個真人秀,但“真人秀”總會有很多關于“劇本”的争議,也會有很多現實的展開,那些都真假難辨,所以我就把它當一個“劇”來看,這就是他們嘉賓及節目組打造的一個劇集,我隻需要在他們讓我看到的基礎上去體會就可以了。真相如何,誰又說得清呢?

正文:

Part 1

沈奕斐老師說,研究表明,現在大部分女性都不覺得婚姻失敗是個問題,而很多男性還是覺得離婚是失敗的。

如果僅是從社會壓力來看,離婚女性背負的壓力不小于離婚男性,受到的污名化的指責(如“破鞋”)更是多于男性,那麼為什麼男性還是覺得離婚是失敗的?

除了外在壓力,還有什麼會讓人覺得自己做某一件事情是失敗的?當我們認定某件事情是失敗的時候,我們更深層的内心是什麼樣的狀态?

我想,這可能是否定自己,可能是失控感,當然還會有别的:當我在某件事中受挫了,覺得自己不太好,我會覺得“好失敗”;當我發現事情發展不受我控制,我手足無措、無能為力的時候,我會覺得“好失敗”。

離婚是一種否定,但在雙方眼中否定的東西可能是不一樣的。不覺得婚姻是失敗的女性,認為“離婚”否定的是這段婚姻,甚至都不一定否定這兩個人的感情。認為離婚是失敗的男性看待離婚的否定,是認為離婚否定的是他這個人,所以這是失敗的。那麼既然部分男性認為離婚否定他這個人,那麼相應的,其實他認為已婚狀态是證明自己的,通過有錢、有房、有車、有女人、有孩子等等的“已婚狀态”來證明自己某方面的能力,隻有這種情況,離婚的時候才覺得在否定自己,自己失敗了。

另一種情況便是失控,婚姻一步步走向深淵卻不知如何是好,是對關系、事件的失控,妻子執意離開,是對他人的失控。一個成年人應該知道,不是所有事情都會如願的,所謂“失控”時有發生。認為“失控”是失敗,原始看法必然是非常強烈的掌控的意願,并且認為“都在掌控之中”是成功的,一切都應該按照我希望的那樣發展。如果因為妻子決心離婚,便覺得失控,那背後意味着的是将婚姻看作對妻子的控制。

将離婚看作失敗,就好比是,我有一個婚姻的劇本,當時我按照這劇本找來一個合适的演員,之後我便要求這演員按照這劇本走下去,或許我會給她機會和我讨論、修改劇本,或許我根本不允許她影響、改變這劇本,隻有她繼續走這個劇本,我的這個劇本才是成功的。如果事情一開始的心态是,我覺得這個人不錯,我想和她一起寫一個婚姻的劇本,我們一起讨論、修改,那這次劇本創作不管最後結局如何,它就是個結局,而不是“成功”或“失敗”的。

Part 2

關于老王和雅瓊那個偶然的通話,導緻的複合,沈奕斐老師說這是把愛建立在偶然性上,這是難以為繼的。

其實我很理解那個瞬間的沖擊,那個瞬間,一個無神論者都會忍不住相信命運,相信冥冥之中的天意,這是在平凡日常中的spark,讓人在此後的日夜中都忍不住品咂餘味。沒有人會不為crush着迷,沒有人可以抵抗某個瞬間生命被點亮的感覺。但确如節目中所說,如果這樣一個偶然性的瞬間,成為了兩個人的關系、一段婚姻、十幾年的支點,這是非常錯位的。spark就應該在空中絢爛一瞬,而無法作為家中長夜照明的燈。我不否認那樣的美,但我質疑那樣是愛,更不用說将愛歸結、建立于這樣一個偶然事件上。

當然,老王沒有将這個偶然的通話當作愛的基石,當時的語境是,老王覺得這是他非常感動的一件事,但真正讓他感動的不是雅瓊,隻是那個巧合,也許他某個多年不聯系的前女友突然打了這樣一個電話,他也會非常感動。我會認為,這樣一件事情可以是兩個人多年相處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但不應該是最讓人感動的一件事情,因為這件事情不夠有感情,主導者不是這兩個人。

Part 3

我看到朱雅瓊一個人穿着婚紗一步步走來,真的非常理解她想要的儀式,她想要的“我的婚禮”。後來播放影片,還可以看到朱雅瓊認認真真地珍藏生活點滴。

不管是婚禮,還是其他儀式,真正看重的不是那些漂亮物品,而是一個Moment。人生長長短短,絕大部分人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是日常,确實有人可以在日常中獲得能量和情緒,也會有人對日常的點點滴滴都留心記憶,但更多的情況是,日常是瑣碎的、平淡的,甚至會消磨人。所以需要一些儀式,所以珍重每個Moment。這些點更是回憶的抓手,也蘊藏着能量,當我們回顧某段時間的時候,當我們停住的時候,是倚賴這些Moment的。

那更不用說與他人一起經曆的時刻了。我覺得關系是取決于我們一起經曆了什麼的,感情也是從這些經曆的事情中培養出來的。就比如,雖然我覺得我和我的室友不是那麼契合,很多想法都不一樣,但因為我們共同經曆了很多事情,所以我們之間是有感情的。不管是大的小的特别的儀式,還是影像的記錄,這些都是非常難得的與人共享的事件。如果沒有這些事件,一切關系都是虛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