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 我就隻想讨論王倦筆下 關于大宋年間一群少年的故事
宋大志更新的時候我還在高中,那時候對大學和社會充滿了“正義”、“熱情”、“單純”、“理想”的想象,現在回看過去 與宋大志的主角團初入秘閣一樣,隻是正義的想要為國為民、熱情的對待每一個善意的人、單純的看待所有眼前的利己主義者、理想的堅守自己的信念。然後我與主角團一同在校園内插科打诨、耍小聰明的戲弄老師、甚至自作主張的開始“正義”行動。
站在宋大志的結局回看,除了七齋的主角團,其餘出場的人幾乎全都去世了,但當時為什麼我沒有如此難過呢?有可能因為當時總覺得自己是局外人,或者總能安慰自己 他們的離去皆是自己的選擇,大不了就難過半集 在下一個喜劇點出來後,已經把離去的難過抛擲九霄雲外了。那時候的主角團在大宋,一個出生 成長 學習的地方,自己的父輩 祖輩都紮根在這個地方,總能有幾次“開金手指”的機會。印象最深的不過是“車行炮圖紙”篇章,打動我的隻是 初次、真實的發生在我們身邊人身上的愛國主義精神,看着從陳工、韋卓然,到陸觀年、元伯鳍……他們一個一個有自己堅守的信念和同樣的拳拳赤子之心。最沒能意料到的就是,我們當時就已經不是局外人了。
時隔四年,宋二志終于開幕,我将要大學畢業。過去的四年,我經曆了被困在家裡不能出去的時期,更感受了延期的高考 兩次的百日誓師,還有許許多多大學的瑣碎,我已經再也不能複刻四年前說過的豪言壯語了,甚至看自己之前寫的文字語氣,是那麼的張揚 積極 樂觀,有一種看盛開的昙花一樣的心情:知道那一刻是短暫而又珍貴,可又無可奈何的看它滿滿消散離去。主角團又何嘗不是。
我們看着:原本隻是假借救父之名,實則支持甯令哥的趙簡,在到達西夏的第一天便知道自己父親早已因病去世,而自己因身為秘閣七齋齋長,承擔起了繼續完成任務的職責,放下了立刻守孝的孝心,那個夜晚,石子敲擊關閉着的窗戶,重複呢喃的“風停了”,推開窗,隻剩下那個剛剛還因為親人離去哭不出來而自責的女孩,對着月亮落淚;追随愛人和同伴而來的元仲辛,在這個陌生的國度,再次見到了那個要打死自己的親生父親,從别人口中得知了自己的鮮卑血脈,甚至深陷自己已經沒有家學可以繼承,無祖輩可以祭拜的族源矛盾,但在那個下着雨的“好日子” 愛人褪去守孝的布衣 手拿雙方的生辰貼,向他作出一輩子的承諾,屬于他的那一束光終于老老實實 永永遠遠的落在他的身上,一句“但華夏永遠會在”,開解了少年的郁結,也一語道破點醒了我;七齋其他的少年都在陌生的國都受到了從不曾經曆過的環境刺激。信奉“軍令如山”的薛映下意識選擇了自己的同伴;視自己父親為榜樣的衙内得知了父親早已叛宋的信息;行事穩妥的翩翩公子王寬在北河星的質問下竟然也猶豫糾結地一遍遍問自己 何為取舍,何為任性;從來怕黑毫無自保能力的小景也一次又一次的将“作為七齋的一份子”變成堅持下去的動力。這些情節總是讓我們詫異,已經抛棄了宋大志的人設了嘛?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人設從來沒有更改,改變的是他們所處的環境。
原先有父輩 前輩所支持和保護的大宋,如今他們來到了處處都在暗流湧動的西夏,這裡有武力超群的元昊 陰險狡詐的甯令哥,以及許許多多 甚至從沒看透的利益糾葛。而主角團就像一潭渾水裡突然掉落進的“清道夫”,觀衆視角終會随着七齋的深入和成長,把這渾水看透。
在我的視角裡,我看到了三齋被短短數句書寫了結局,更見證了一個一個“小可愛”的去世。我會被王寬寫給自己父親的信所鼓舞,讀着“隻求以身為炬,于陰雲晦昧處,照開一線天光”心中不難澎湃萬分;更會驚歎于北河星真正做到了大隐隐于市,看着他一生“讓世上無迷信,讓世人遇災害後能被救濟,能信任朝堂”,最終不怕老 不怕死 隻怕無疾而終,更何況放在當下的時代,這些仍不是“小事”仍舊是“道阻且長”的事業。聽到趙王爺最後“願世間萬物不再阻你”的遺言;文無期最初變下定的決心“人都是會死的”……太多太多了,每一個角色都有完美的“人物弧光”,他們說的話,做的事,不僅符合自己的思想,更向我傳達了生動鮮明的少年當是如何。
在看到米禽牧北、梁格嵬、八齋,尉遲源等次要到甚至沒用多大篇幅去描繪的角色的去世,我都會驚歎于王倦的筆力。他們每個人都在死去的那一瞬間,用死去的結局為自己的人生畫下了絢爛的煙花。我私心更偏愛文無期和尉遲源的結局。文無期一生高傲冷漠,自持聰明冷靜,卻站在楚袅被懸挂起來的屍體前 肆意放火,隻說自己“偶爾糊塗”,看着他一次又一次的挑釁,被箭矢插中也不會跪倒,最終葬身火海 看着所養仙鶴全都飛來自焚,仍在懊悔“早知道就不養鶴了”。飛禽仍知道人情冷暖,而站在對面的元昊卻在一次又一次的虐殺後激起了他的好奇和興奮。文無期的結局是悲壯而又燦爛的,葬身火海的少年,自焚的鶴群,驟降的雪花,宛如守羊神神使的最後一次發揮神威。
尉遲源在故事中初次登場,便就是被“田虎”喜愛的專屬于第二季的“田虎”。“長于聰慧”的尉遲源在被迫和自願的情形下,不僅幫助了主角團,還貢獻了很多喜劇點,我一直認為他不會再有什麼反轉了。可是他的結局在一句又一句的喃喃自語中,在最後的一次叩首中結束。我才終于體會到“喜劇的底色的悲劇”這句話的應驗。“這世間對我不好”他隻是一個無人所依,無人所需的小人物,在這個紛繁雜亂的時局,他并不是相信神魔,他是隻能相信神魔是存在的。隻有如此堅信,他才可以遇到瀕死力竭的情形,仍能殺出重圍,因為他所相信的龍神會施展法力并賜他長生;他才可以在沒遇到元先生之前,找到能做的“心誠則靈”。他骨子裡還是善良且懦弱的手無縛雞之力的小兵,他或許人生本就會庸庸碌碌在軍中讨生活,然後在一次完全不知敵方将領姓甚名誰的戰争,作為軍隊中的一名步兵,悄無聲息的死去。他在被迫也是自願的環境刺激下成為了有名有姓的尉遲源,出現在主角團和我的眼前。尉遲源的結局是靜悄悄但又振聾發聩的,他的離去甚至連元天關都沒有評價,更在刺殺元昊這件事面前不值一提,但他平凡的一生本就是當下朝代所有底層人民的縮影。他們沒有理想,沒有堅守,更不會留下姓名,在史書中的唯一體現便是“劉備率軍20餘萬攻打襄陽”後的那半句“10萬百姓流離失所”。尉遲源與最初從天而降的出世一樣,沒有人知道他是誰 為何而來 要去哪裡 的去世了,最後留下一句“龍神護佑,何其幸哉”便結束了他本該平庸的一生。也不知最後的是警告還是嘲諷。
宋二志的結局在我看來,已經是完整的完美了,我暫不讨論網傳劇本未播放的情節,單就目前來說: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也完成了,七齋全體也活着離開了西夏,甚至運用剪輯手法,将片尾曲放在七齋被沒藏訛龐圍攻後,看完所有的演職人員表後,才有了一個像彩蛋一樣的HE結局。我們看着六個少年仍意氣奮發的規劃未來,但又急切執着于成親的儀式還沒有辦,一下就讓我感受到了他們仍是少年,大宋少年仍是志氣青年。
我總會在一部劇的完結後思考,它究竟帶給了我什麼【當然 爛劇除外 爛劇隻是浪費了我的生命!不值得去思考!】。想必大宋一是初見,讓我看到了這群美好熱血的少年,甚至已然忘記了既定曆史。大宋二就是蛻變,每一個少年都在各自的人生路上發生了蛻變,這中間或多或少帶着失去、悲傷、猶豫、興奮、努力,但最後的結果就是真正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且已經習慣于接受,未來的曆史并不會記住他們,甚至沒有他們的名字的出現這一殘酷的現實。但我相信秘閣學子還會在下一次任務來臨的時候,毫不猶豫地去執行,即使知曉黑暗,縱使行走于深淵,他們自己就是那一團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