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集編得非常好。我說四個細節:

1、把小說原作中第七章南越馬潤上校嫁女的婚宴(發生在“中和”行動之後),改成了饕餮少校(小說中文版稱為“酒仙”,我看到的電視劇字幕寫作“餃子”,但我覺得英文版的crapulent雖即可解作暴食亦可解作暴飲,但書中這位華裔少校真的就隻是貪吃而已,所以“酒仙”不妥)母親的壽宴,使得饕餮少校這個人物更豐滿,讓男主角(上尉)有了更多的内心掙紮——這位“耳背”的老太太此前還陰差陽錯地招待過上尉和奔(Bon,也就是中文版小說、電視劇字幕的“邦”),這一幕寫得也很精彩。

2、增加了饕餮少校搞過期食品走私的情節,大概是從原作裡上尉和奔監視饕餮少校時提到過的少校隔壁住着中餐館廚師的細節衍生出來的。少校是華人,原作裡就介紹過他是專門負責堤岸區的華人社群反間諜工作,在這一處劇情裡,饕餮少校通過洛杉矶-九龍-西貢的渠道走私美國過期食品,考慮到了他的華人背景(他使用的這個跨太平洋貿易網絡在19世紀中期以來就是個經典的嶺南華人貿易網絡)、他的“日子人”特質(他想早點融入美國社會,甚至給剛出生的雙胞胎兒子取了英語名字)和他貪吃的特點(他賣的是糖果!)。同時,這個偷偷摸摸的小生意又讓他在前同僚們眼中的确很可疑——上尉甚至還往他的貨物裡偷塞了一封密信來陷害他。

3、原作裡簡單提到了刺殺發生在1976年7月4日也就是美國兩百年國慶日,而電視劇增加了焰火這個情節,凸顯出了饕餮少校的“美國夢”,也給刺殺者增加了一個天然的掩護條件。

4、上尉給饕餮少校買的禮物從加州特産橙子換成了東南亞故鄉特産榴蓮,很适合饕餮少校的“嶺南/越南吃貨”人設。再加上開槍者從奔換到上尉,這個禮物還有了武器的作用。

當然,硬要說的話,進行鋤奸任務時,不應該讓上尉這種沒有直接殺人經驗的人動手的,這一點是為了增加局部的精彩度而削弱了全局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