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每個人都有兩種面目的。 每個人都有善良的一面,也有邪惡的一面,連葉開自己都不例外。隻不過他總是能将邪惡的那一面控制得很好而已。
大家好,我是充滿元氣的楓葉,歡迎各位來到我的懸疑推理劇場做客,今天我将為大家講解的是推理界三巨頭之一的阿加莎克裡斯蒂的成名作之一-《羅傑疑案》。

這部影片是由她的推理小說改編而成,主角仍然是大偵探波洛,兇手卻讓我們意想不到,竟然是他-謝潑德醫生(羅傑最親近的朋友)。

要說《羅傑疑案》的魅力在哪裡,無疑有兩點,一是其巧妙的寫作手法,二則是對人性貪婪的斥責。就是人性本惡,你永遠不知道一顆僞善的面孔之下到底藏着一顆多麼的邪惡的心。
我們每天都戴着面具在生活,不是在欺騙他人的路上,就是在想着如何如欺騙他人。不知道有多人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都不敢撕開自己的面具去面對真實的自己,因為良知會深深地刺痛靈魂。
《羅傑疑案》中,小鎮上的醫生謝潑德取代了黑斯廷斯的位置,作為波洛的助手出現。整個小說以謝潑德醫生為第一人稱講述,他既作為故事的親曆者,也作為故事的推測與講述者,以一種精巧的方式呈現着這起殺人事件。
這正是《羅傑疑案》最巧妙之處,因為它開辟了一種叙述性詭計的先河,即利用文章的結構和文字的欺騙性,從開頭就對讀者有所隐瞞,使讀者誤以為自己依然是跟随偵探的視角切入整個案件,殊不知自己其實是跟随犯罪兇手的第一人稱角度,既揭開案件,又迷失在案件中。這種叙述方式,對阿加莎無疑是不小的挑戰。
這本書中呈現的作案手法和動機,在我看來,對比其他一些曾經看過的小說或者視頻,顯得沒有多麼花哨,而這些本身也沒有用太多的筆墨去描寫,就是很直接的告訴讀者一個最理所當然的結果。不過構思,疑點布置,推理過程,以及最終的結局都足夠精細,所以最終讀完的時候不會覺得有什麼地方描寫不到位,就像我一樣隻會想說,哦!天哪!萬萬沒想到,兇手居然是你。可謂相當具有想象力!
讀至結尾,不得不再一次感慨人性的微妙。大偵探波洛說,每個人心中都有潛在的一些惡念,如果沒有碰到特定環境的激發,他也許會體面地走完一生;但如果遭受到某種誘惑,惡念戰勝了心中的意志力,那麼他将會萬劫不複,謝潑德醫生正是後者。他本性并不壞---設想一下,假如他如實地說出弗拉爾斯先生的死因,不求那筆人命得來的意外之财,作為普通的鄉間醫生,他依舊能過完他或許清貧但體面的一生;然而對于金錢的執念,對财富的渴望毀去了一切,他撒下一個謊,并不得不為了用盡心機填補它,更可怕的,他在勒索金錢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逐漸瘋狂,失去了自我控制。他迷失在欲望的世界裡,渴望得到,害怕失去,終于邁入了地獄的深淵,踏入萬劫不複的境地 ,壞事做盡,當真相即将浮出水面時,不惜用一把突尼斯短劍将羅傑先生一擊斃命,多麼冒險又決絕的方式,但他别無選擇。最後,自殺成為了他的結局。對謝潑德醫生而言,或許是一種解脫吧!
回到影片本身,一場因貪念而起的謀殺案終于揭曉真相,其帶給人的思索卻遠未結束。阿加莎克裡斯蒂認為,“人人都有謀殺的欲望”。波洛在拆穿兇手前對此作了更詳細的叙述,“比如說,有這麼一個普通人,一個非常普通、心中全無殺意的人。他的骨子裡潛藏着某種性格缺陷——藏得很深很深,迄今為止都沒有人發現,或許一輩子也不會表現出來——那麼他将體面地走完人生之路,受到所有人的尊敬。”
阿加莎克裡斯蒂的風格影響了日本的本格推理。案件發生時也是各種線索,各式人等一齊湧出,等到謎底揭開才發現,這些秘密和線索其實都是作者故弄懸殊迷惑讀者的小花招。與案件本身其實并無多大關聯。
我是充滿元氣的楓葉,喜歡懸疑推理片的朋友不妨多看看推理女王阿加莎克裡斯蒂的小說改編的電影,然後把您的觀影感悟寫在評論區與我分享。
陪您共賞好劇,分享更多幹貨,記得為我點贊哦!謝謝,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