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開始于端點星,也就是謝頓他們被流放的星球。

在端點星,有一個叫“穹窿”的東西懸在半空中。

這時,塞佛·哈定登場了,小說中是男性,是端點星的市長,劇集似乎改為了穹窿的守衛者。

與此同時,畫外音說道:塞佛·哈定,侯伯·馬洛,騾,有一天我将認識這些名字。

其中塞佛·哈定和侯伯·馬洛都是《基地1》的角色,塞佛·哈定已經出現了,侯伯·馬洛也有可能會在第一季出現,但可能性不大,因為演員表中沒有他。

而騾是《基地2》的角色,至少要第二季,甚至三、四季才會登場了。

時間回到35年前。

這是哈裡·謝頓,以及他的養子瑞馳。

其實瑞馳并沒有出現在《基地1》中,而是出現在《基地前傳》兩部曲。

下一個鏡頭是蓋爾的家鄉,辛納克斯。

小說中蓋爾是男性,劇集改為了女性。

辛納克斯看起來很落後,這其實是一個鋪墊,它象征着帝國已經開始衰落,許多星球的科技都開始倒退。

而基地掌握着宇宙最先進的科技,所以擁有和周圍的“四王國”分庭抗禮的能力。

每個辛納克斯人臉上都有六顆“禱告石”,而蓋爾把禱告石移除了,表明她和先知教堂決裂了。

而這麼做的結果就是“辛納克斯已經容不下她了,如果留下,她會死”。

而且在辛納克斯,人們将科學家視為異教徒,人們會溺死科學家,還會燒毀大學。

這些細節都反應辛納克斯人更崇尚宗教,而非科學。

正如前面所說,辛納克斯很落後,這是一個鋪墊。

而辛納克斯人崇尚宗教多于科學,則是第二個鋪墊,因為基地打敗四王國,靠的就是科技和宗教的力量。

你看,宗教既可以對蓋爾這樣的相信科學的人産生傷害,也可以拯救基地和端點星。

蓋爾在飛船上認識了傑瑞爾。

來到川陀後,傑瑞爾說:銀河邊緣地帶發生了一些沖突,安納克裡昂和狄斯比斯開戰了。

安納克裡昂是《基地1》的重要地點,而狄斯比斯并沒有出現在小說中,有可能是改編自“司密爾諾”,因為司密爾諾和安納克裡昂互相是敵人。

小說中,帝國衰落後,安納克裡昂獨立了,自封為王國,還派出一個特使,向基地和塞佛收保護費。

還記得前面我說辛納克斯很落後嗎,安納克裡昂也很落後,已經退化到了石油和煤炭的時代。

那麼問題來了,塞佛怎麼知道安納克裡昂很落後呢?

這裡就體現了塞佛的智慧。

塞佛說:安納克裡昂能不能提供我們足夠的钚元素?我們的核電廠隻剩幾年的存量了。

當特使再度開口時,語氣竟然變得與先前完全不一樣了:你們有核能?

其實塞佛是在釣魚,核能發電早就不用钚元素作原料了,但特使顯然不知道。

“還要問你,你對他大吹我們的核電廠又是什麼意思?唉,你這樣說,唯一的結果是讓我們變成攻擊目标。”

“不對,”哈定咧嘴一笑,“是變成‘絕對不能攻擊的目标’。我提出這個問題,難道原因不明顯嗎?這樣便證實了我原來強烈懷疑的一件事。”

“那是什麼事?”

“安納克裡昂已經不再擁有核能。倘若他們還有,這位大人一定會知道核能發電老早不用钚元素作原料了。從這一點我們就可以推論,銀河外緣的其他世界也都沒有核能了。”

塞佛從特使的反應得知,安納克裡昂沒有核能。

同時也讓安納克裡昂知道了基地有核能,使得安納克裡昂不敢輕舉妄動。

當然,這個辦法隻能拖一陣子,最終安納克裡昂還是決定攻打基地。

而謝頓早就預料到了這件事,并且預料到這件事會發生在50年後,于是50年後穹窿自動開啟了(劇集改為了35年)。

穹窿開啟後,出現了謝頓的全息投影。

謝頓講了很多,關于他的計劃,關于《銀河百科全書》,關于基地……

謝頓還說,他早就知道基地将受到強鄰的威脅。

最後他說:至于如何行動——也就是如何化解難局——其實再明顯不過!

然後他的全息投影就消失了。

所以要想對抗安納克裡昂,最後還是得靠基地人自己。

“支撐心理曆史學的幾個謝頓定律,其中也許有一個很重要的變數,那就是基地居民本身的主動性。唯有自求多福,謝頓定律方能眷顧。”

(自求多福:求助自己比求助他人會得到更多的幸福)

最終是塞佛想到了辦法,拯救了基地。

我估計第一季就是以塞佛率領基地對抗安納克裡昂結束,然後候伯·馬洛現身,為第二季做鋪墊。

下一個鏡頭是皇帝和德默澤爾。

皇帝是克隆人,這是原創劇情。

劇集之所以引入克隆,我猜測是為了讓皇帝,以及其它角色活得更久。

小說的時間跨度非常大,動不動就是幾十年,也就意味着即使你是主角,你也很難活到下一本書,甚至很難活到下一章。

而劇集就不一樣了,因為引入了克隆。

比如端點星這條線的時間線是謝頓線35年後,這個時間線李·佩斯還是可以出現,因為此時黎明已經長大了,并且也不算太老。

或許這也是為什麼劇集把小說中的50年後改為35年。

同樣的道理,劇集也許還會引入冬眠技術。

克隆或者冬眠,可以确保35年後的時間線中,蓋爾不需要換演員。

小說中德默澤爾是首相,是男性,劇集改為了女性。

瑞馳和德默澤爾都是《基地前傳》兩部曲的角色,并沒有出現在《基地1》中。

導演之所以把德默澤爾拍到《基地》裡,我猜是在為衍生劇做鋪墊。

看了第2集的都知道,德默澤爾是一個機器人。

小說中,她的真名是機·丹尼爾·奧利瓦,“機”就是“機器人”的意思。

她是《機器人》五部曲的主角,并且她還出現在《基地前傳》兩部曲,以及《基地7》中。

(《銀河帝國》系列由《基地》七部曲、《機器人》五部曲、《帝國》三部曲組成)

《基地前傳》中,謝頓和德默澤爾是好朋友,并且是德默澤爾幫助他,将心理曆史學由理論科學發展為實用科學。(确切說是機·丹尼爾·奧利瓦,為了照顧沒看過小說的網友,所以還是稱呼她為德默澤爾)

後來德默澤爾卸任了,謝頓取代他成了新的首相,不過最後還是辭職了。

德默澤爾如今已經2萬歲了,

并且她擁有“精神異能”,即讀取和控制他人的思想的能力,這種人被稱為精神異人,或者突變種。

《銀河帝國》系列中有許多精神異人,比如騾,也就是第1集開頭畫外音提到的那個人。

騾可以給他人注入任何形式的情感,比如必勝的情感,或者絕望的情感。

“你可知道——他有辦法調整人類的情感平衡。這聽來像是小把戲,卻具有天下無敵的威力。”

貝泰插嘴道:“情感平衡?”她皺起眉頭,“請你解釋一下好嗎?我不太了解。”

“我的意思是,他能在一名威猛的将領心中,輕而易舉注入任何形式的情感,例如對騾的絕對忠誠,以及百分之百相信騾會勝利。他的将領都受到如此的情感控制。他們絕不會背叛他,信心也絕不會動搖——而這種控制是永久性的。最頑強的敵人,也會變作最忠心的下屬。像[劇透]就是心甘情願地投降,如今成為騾派駐基地的總督。”

“我還沒有說完。騾的這種天賦異禀,反過來用效果甚至更好。絕望也是一種情感!在關鍵時刻,[劇透]都絕望了。他們的世界都沒有怎麼抵抗,就輕易投降了。”

《三體》的思想鋼印也許就是受到了它的啟發,不過劉慈欣巧妙地把軟科幻(精神異能)轉化為了硬科幻(思想鋼印)。

上尉繼續說:“他是一個突變種,而根據他後來的成就,顯然是極成功的突變種。我不知道他有多大能耐,也不确定他和驚險影集中所謂的‘超人’究竟相差多少。但是他從無名小卒變成如今的卡爾根統領,前後隻花了兩年的時間,這就足以說明一切。你們看不出其中的危險性嗎?這種無法預料的生物基因突變,也會包括在謝頓計劃之中嗎?”

貝泰緩緩答道:“我不相信有這種事,這隻是一種高明的騙術。假如騾真是超人,他的手下為什麼不當場殺掉我們?”

“我已經告訴過你們,我不知道他的突變究竟到了什麼程度。他也許尚未準備好對付基地,目前他能忍受這種挑釁,足以代表他老謀深算。現在,讓我跟小醜談一談。”

有趣的是,《基地2》中,漢·普利吉上尉曾用“超人”來形容騾。

更巧的是,随後他還說道:現在,讓我跟小醜談一談。

而且看過小說的都知道,小醜和“超人”(騾)有着千絲萬縷的關系。

英文原版小說中,小醜(clown)的确隻是個巧合,和DC的小醜(Joker)沒有關系,但超人(Superman)真的是指那個超人。

《基地2》是1952年出版的,而超人誕生于1938年。

截止1952年,超人已經出了3部電影和1部劇集,有可能阿西莫夫看過這些電影,因為他說的不是漫畫,而是驚險影集(thriller,驚險電影)。

說回精神異人。

謝頓建了基地,為了避免基地失敗,他還做了二手準備,建了第二基地,而第二基地的成員都是精神異人。

小說中,第二基地是婉達(Wanda)建立的,和绯紅女巫旺達一個名字。

謝頓無意間發現婉達是一個精神異人,或者說突變種(mutant),和變種人是一個詞語,一個有趣的巧合。

小說中婉達是謝頓的孫女,是瑞馳和妻子瑪妮拉的女兒,也許劇集把蓋爾和瑪妮拉合并成了一個角色。

我賭5毛錢蓋爾的孩子是女兒,并且叫婉達。

第2集最後瑞馳把蓋爾送走了,

我們可以推測她的工作就是和女兒一起建立第二基地,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她說:我從未到達端點星。

說回德默澤爾,她有一群機器人夥伴,并且都具有精神異能,正是他們暗中幫助人類建立了銀河帝國。

我的機器人夥伴分布銀河各處,以便适時影響某些人。

如果劇集也是這樣的,那就為《帝國》衍生劇埋下了伏筆。

而謝頓的妻子,就是德默澤爾的其中一個機器人夥伴,這又為《基地前傳》埋下伏筆。

阿西莫夫是一個很注重儀式感的人,他特意讓德默澤爾出現在《基地前傳》的開頭(《基地前傳》第一句話就提到了德默澤爾),以及《基地7》的結尾,《基地》七部曲以她開始,也以她結束。

德默澤爾這個角色非常重要,她就是将《銀河帝國》十五部曲串起來的關鍵。

因此,導演拍德默澤爾,是在為《基地前傳》《基地後傳》,以及《機器人》衍生劇、《帝國》衍生劇做鋪墊。

你連《基地》本身都沒拍好,就開始想着為衍生劇做鋪墊了,未免有點本末倒置。

小說中皇帝并不知道德默澤爾是機器人,而劇集中皇帝知道她是機器人,給人的感覺是她一點不懂得隐藏自己。

所以就有了第二種可能,其實傑瑞爾也是機器人,并且他才是丹尼爾,而德默澤爾是他的衆多機器人夥伴之一,這樣就和小說中“丹尼爾隐藏在人類中”的劇情一緻了。

假如傑瑞爾才是丹尼爾,那就和小說一樣了,都是主角(蓋爾/謝頓)剛剛來到川陀,就認識了一個朋友(傑瑞爾/契特·夫銘),後來反轉了,他其實是首相。

(契特·夫銘是德默澤爾的假名)

後來再次反轉,他其實是機器人丹尼爾。

而且主角(蓋爾/謝頓)之所以會認識他(傑瑞爾/契特夫銘),并不是巧合,其實他觀察主角已經很久了。

而且小說中德默澤爾是首相,但劇集中德默澤爾并不像首相,反倒是傑瑞爾更像首相。

另一個細節是,傑瑞爾曾經說:其實我不叫傑瑞爾。

皇帝見到了一名壁畫家,同樣是《基地前傳》的故事,隻不過小說中是園丁長。

小說中,園丁長刺殺了皇帝,而劇集玩了個反轉,皇帝殺了壁畫家。

蓋爾見到了謝頓父子。

謝頓說道:帝國即将滅亡。

這句話其實最早是德默澤爾說的。

當時謝頓才30歲,剛剛發明了心理曆史學,但此時他堅定地認為心理曆史學不可能發展成實用科技。

德默澤爾說:假如你明白了人類目前處境的真相,你會不會想試一試?

謝頓說:什麼是人類目前處境的真相?

德默澤爾說:銀河帝國即将滅亡。

這讓謝頓感到十分震驚,他很好奇為什麼德默澤爾說帝國即将滅亡,而且這麼斬釘截鐵。

正是德默澤爾的這句話,讓謝頓産生了把心理曆史學發展為實用科學的想法。

“我會失敗的。”謝頓說。

“那我們也不會比現在更糟。你願意試試嗎?”

不知道為什麼,謝頓竟然聽見自己說出違心的一句:“我願意試試。”他一生的方向也因此确定了。

後來德默澤爾還做了一系列事情,來促使謝頓發展心理曆史學。

安納克裡昂使者贊登送給皇帝一把弓。

小說中,每一位皇帝訪問安納克裡昂後,都會一試身手,架着高速空中飛車,用針槍獵殺巨鳥。

安納克裡昂獨立後,獵殺巨鳥成了王室鐘愛的狩獵活動。

而身為安納克裡昂國王的首要條件,就是要善用獵射巨鳥的針槍。

安納克裡昂國王,列普德一世,雖然才16歲,但已經是獵殺巨鳥的高手。

蓋爾和瑞馳去了先知教堂。

不用蓋爾說,先知就知道她是誰、幹了什麼。

也許先知是一名精神異人,甚至有可能未來蓋爾會把他招募進第二基地。

謝頓和蓋爾被逮捕了。

謝頓說:心理曆史學是一種預測模型,用于預測大基數人口的行為,但我無法預知你晚上會吃什麼。

這就是心理曆史學的兩大法則之一,它隻能對一群人進行預測,不能預測個人。

而“一群人”,指的就是數十億人。

而第二法則,是在目标尚未達成之前,人類不得預先獲悉心理曆史學的結論。

原因很簡單,假如我有預知未來的能力,并且我知道你明天會吃火鍋。

但如果我把它說出來了,它就不靈了,因為你完全可以故意不去吃火鍋。

換成一群人也是一樣的,如果他們預先知道結論,就會增加變量。

旺達和奇異博士都和謝頓計劃有關,再次說明法師和巫師沒有明确的界限,這就是為什麼人們給奇異博士戴巫師帽。

同時也說明是奇異博士、旺達、女洛基共同開啟了多元宇宙。

不好意思串戲了。

第二法則解釋了很多疑問,比如謝頓明知道他們明天會被逮捕,為什麼他不避免這件事。

再比如謝頓明知道基地會遭到安納克裡昂的攻擊,他為什麼不早點告訴大家,而是等這件事即将發生的時候才出現(以全息投影的形式出現)。

小說中,正是因為第二法則的存在,謝頓并沒有去端點星,而且去端點星的人中隻有一個心理曆史學家,其目的就是确保人們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

或許這也是瑞馳要殺死謝頓,以及送走蓋爾的原因。

換言之,是謝頓叫瑞馳殺死自己。

謝頓死後,瑞馳從他耳朵上取下一個東西。

之前導演專門給了特寫,謝頓的耳朵上什麼都沒有,說明這件事一定有蹊跷。

第二種可能,同樣是謝頓叫瑞馳殺死自己,但是是出于别的原因,是計劃的一部分。

第三種可能,被殺死的謝頓是克隆人,因為小說中謝頓并沒有去端點星。

我更希望是第三種可能,因為前兩種可能,也就是謝頓叫瑞馳殺死自己,太牽強了。

小說中謝頓不需要别人殺死自己,他的計劃還是成功了,劇集為什麼要強行加這個劇情呢?

基地不能有心理曆史學家,你不去端點星不就行了嗎,或者去了之後什麼都不說,何必叫瑞馳殺了自己呢?

随後謝頓說:銀河帝國滅亡後,會出現長達30000年的蠻荒時期。

而他的目的,是讓這個蠻荒時期縮短到1000年,确保銀河文明加速複興。

這段話可以說是謝頓計劃的中心思想。

絕大部分人都曲解了謝頓的計劃,覺得他要毀滅宇宙,但恰恰相反,他想要拯救宇宙。

“館長,”婉達開始說,“想必我祖父一定對您解釋過,想要保存我們的文化,心理史學是最重要的一項工具。沒錯,是保存!”看到阿卡尼歐聽到那兩個字便張大眼睛,她特别重複了一遍,“人們過分強調帝國的毀滅,這樣一來,便忽略了心理史學的真正價值。因為,既然借着心理史學,我們得以預測文明必将沒落,同理就能設法保存這個文明。那正是《銀河百科全書》的目的,那也正是我們需要您,以及您這座偉大的圖書館襄助的原因。”

阿卡尼歐忍不住露出笑容。這位小姐擁有無可否認的魅力,她是那麼認真,那麼能言善道。他凝望着坐在自己面前的她,她的金發向後紮成相當雅緻的學者發型,卻無法隐藏她迷人的容貌,反倒更加襯托她的美麗。而且,她說的話越聽越有道理。也許婉達·謝頓是對的,也許他一直從錯誤的角度看這個問題。假如重點真是‘保存’,而不是‘毀滅’……

而謝頓計劃的具體内容,就是率領一群人寫《銀河百科全書》。

答:但這就足以從人類未來的曆史中,消除兩萬九千年的悲慘時代。

問:你準備如何進行?答:善加保存人類所有的知識。人類知識的總和,不是一個人甚至一千人所能概括的。當我們的社會組織毀敗之後,科學也将分裂成上百萬的碎片。到時候,每個人學到的都僅僅是極零碎的片斷知識,無用又無益。知識的碎片起不了作用,也不可能再傳遞下去,它們将遺失在世代交替的過程中。但是,假如我們現在着手将所有知識集中起來,它們就永遠不會再遺失。未來的世代可以從這些知識出發,不必自己在重新來過。這樣,一個仟年就能完成三萬年的功業。

問:你說的這些……

答:我的整個計劃,我手下的三萬人和他們的妻小,都将獻身于《銀河百科全書》的準備工作。他們一生都無法完成這個龐大的計劃,我甚至見不到這個工作正式展開。但是在川陀覆滅前它一定會完成,到時銀河各大圖書館都能保有一套。

正如前面所說,心理曆史學第二法則,就是人類不得預先獲悉心理曆史學的結論。

所以謝頓其實是在用《銀河百科全書》為幌子,避免人們知道他的真實計劃,從而掩蓋他的真實目的,也就是建立基地和第二基地。

那他建兩個基地的目的是什麼呢?

是讓兩個基地共同建立第二帝國。

帝國已經無可救藥了,隻能重新建一個,這才是謝頓的真實目的。

所以他絕對不可能說出他的真實目的,一方面是因為第二法則,另一方面,如果他說出來了,皇帝就不會僅僅是放逐他們了,而是會直接處決他們。

他繼續說:“基地建立至今已有五十年——五十年來,基地的成員都不清楚他們的真正目标。過去必須瞞着他們,現在卻沒有這個必要了。”

“首先我要說,‘百科全書基地’根本就是個幌子,而且一直都是如此!”

哈定身後傳來一陣喧嘩,還有一兩聲刻意壓低的驚歎,但他沒有回過頭去。

哈裡·謝頓當然不為所動,他繼續說:“我說基地是個幌子,意思是我和同僚們根本不在意百科全書能否出版。百科全書的計劃自有它的目的,因為借着這個計劃,我們從皇帝那裡弄來一紙特許狀,并且吸收了真正計劃所需的十萬人,同時還利用編纂百科全書的工作,讓這些人在時機成熟前有事可忙,直到任何人都無法抽身為止。”

“這五十年來,你們為了這個幌子而努力工作——現在我可以直言不諱——你們的退路已被切斷了。你們已經别無選擇,隻有繼續投入另一個重要無數倍的計劃,也就是我們真正的計劃。”

律師問蓋爾,謝頓的理論是否正确。

蓋爾說:謝頓的預測是對的,帝國将滅亡。

黃昏說:殺了他們。

謝頓的眼睛中出現了淚光。

其實謝頓的計劃就是被逮捕,然後被放逐到宇宙盡頭,然後殺死遺留……不好意思又串戲了,是在那裡建立基地。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他明知道會被逮捕,卻不避免這件事,一是因為這是計劃的一部分,二是因為第二法則,如果他過早說出來,就會産生變故。

雖然被放逐是他的計劃,但他也無法保證帝國一定會放逐他,而不是處決他。

根據他的計算,被放逐的概率是90%多,被處決的概率隻有1.7%。

然而黃昏卻決定處決他和蓋爾,這就是為什麼他的眼睛裡出現了淚光。

他以為那1.7%的概率被他撞到了,他和他的信衆會被處決,他為之奮鬥了一輩子的計劃才剛剛開始就失敗了。

然而就在這時,心理曆史學生效了,發生了變故,有人襲擊了星橋。

這件事産生了兩個蝴蝶效應,第一個是間接導緻皇帝放棄處決謝頓,改為将他流放。

第二個是皇帝不分青紅皂白就對兩個星郡進行大屠殺,這必然導緻兩個星郡會覺得皇帝很昏庸,從而決定獨立,導緻帝國加速滅亡。

而這不正好證明謝頓的預言是對的嗎?

兩個星郡獨立後,必然會想要吞并端點星,這不再次證明謝頓的預言是對的嗎?

我們從小說《基地》得知,謝頓說他花了兩年半的時間,為遷移到端點星做準備。

他是兩年半前開始為遷移做準備的,那他是什麼時候開始為被流放到端點星布局的呢?

我們從《基地前傳》得知,他在70歲的時候就開始研究端點星了。

齊諾搓了搓手,似乎内心充滿歡喜。“我把你請來,哈裡,是因為我有個好消息告訴你。我們找到了!”

“所謂的‘找到’,拉斯,你是指……”

“一個合适的世界。你要一個遙遠的世界,我想我們已經找到一個最理想的。”他的笑容變得更燦爛,“你隻要把問題交給本館,哈裡,我們就能找出答案來。”

而他被流放的時候,是79歲。

換言之,他早在9年前就開始為被流放到端點星布局了。

謝頓的計劃就是被流放,事實也是他被流放了,原因之一是他的計算很準确,他算出來他有90%多的概率會被流放。

小說中他被流放還有第二個原因,就是婉達(謝頓的孫女),以及第二基地的精神異人操縱了委員會的心理。

這也很符合謝頓的作風,凡事都有二手準備。

這段真的很感人,有興趣的可以讀一讀。

自從蓋爾終于離去,加入端點星的陣容,我變得完全孑然一身。偶爾我會有婉達的消息,群星盡頭的工作繼續按部就班進行。過去十年間,她與史鐵亭網羅了數十名精神異人,他們的力量持續壯大。正是這支群星盡頭的分遣隊——我的秘密基地——影響了淩吉·陳,令他決定将百科全書編者送到端點星。

我很想念婉達。上次我見到她,與她默默對坐,抓着她的小手,已是多年前的事。即使當初是我要她走的,但在婉達離去後,我仍以為自己會心碎得活不下去。這件事,或許是我一生中最困難的一項決定。雖然我從未告訴她,但我差點決定讓她留下來。可是為了基地的成功,婉達與史鐵亭必須前往群星的盡頭。這是心理史學所注定的,所以話說回來,它或許并非真正是我的決定。

我仍舊每天來到這裡,來到心理史學大樓中的研究室。我還記得這座建築日日夜夜擠滿了人的那些歲月。有時我會覺得,仿佛此地仍充滿人聲,發自那些與我久違的家人、學生、同事。然而,每間研究室都空蕩寂靜,隻有走廊上回響着我的輪椅引擎的呼呼聲。

也許劇集也是如此,是有人改變了皇帝的心理,比如第二基地的人,又或者是德默澤爾。

因為就是她宣布的皇帝決定改為流放謝頓。

而且德默澤爾還明确說,要将謝頓流放到端點星,而不是其它地方。

所以也許和小說一樣,她有讀心術,她知道謝頓想去端點星,所以才操縱皇帝,讓皇帝将他流放到端點星。

第二種可能是她和謝頓早就認識了,就像小說那樣,并且謝頓将他想去端點星的想法告訴她了。

第三種可能,是傑瑞爾,也就是丹尼爾操縱了皇帝。

德默澤爾宣布流放謝頓後,皇帝笑了,因為無論基地成功與否,他橫豎都不虧。

殊不知,這一切都是謝頓的計劃的一部分。

他以為謝頓在第一層,自己在大氣層。

但其實他才在第一層,而謝頓在5萬光年外的端點星。

不過這隻能說明謝頓牛逼,以及小說牛逼,不能說明劇集牛逼。

就前兩集看來,有點失望。

謝頓說:這不是基地的第一次危機,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蓋爾說:我有種感覺,你已經知道下一次危機是什麼了。

事實也的确如此,他知道基地的下一次危機,就是會被周圍的王國攻打(謝頓說完危機就出現了安納克裡昂和狄斯比斯人,就暗示了這一點)。

而那時,也是穹窿開啟的時候。

不僅如此,他還知道基地的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危機是什麼,未來發生的一切都是他計劃的一部分。

他什麼都知道,但是他就是不劇透,因為他是一個有素質的影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