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上次出圈是《蓮花樓》,我可太喜歡李蓮花從神壇跌落人間以後的精神内核重塑了。
這次的《念無雙》本以為是仙俠愛情元素,實在是不感興趣,可是被觀衆們自來水推薦劇情,當真正看進去以後,才會發現這是一部現在難得的慢節奏的生活哲理長卷。它不像短視頻那樣一集之内就跌宕起伏,反複吊起多巴胺容易沉湎上瘾;它慢慢的剝開一層又一層的人生難題,像位哲學大師一樣引導着你去思考,回味無窮。
前面的我還沒看,
從29集開始看的,在我看來,結尾是兩個人的be卻是一個人的成長。這部戲的最終章引向一個宏大的死亡議題:如何面對死亡?分離焦慮、哀悼以及接納與成長。如果這部戲,最終拯救是隻靠神女對愛人的救贖,那麼我們沒有遇到神女一般的伴侶 獨自一人又該怎麼成長、怎麼面對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呢?
天界使者看似在給源仲選擇,其實是在引導觀衆給出自己的答案。--去接受重要客體的永久離去,逐漸内化出自己愛世界看世界的視角。當不再執着于一人,相見才可能處處發生。類似于佛教世界觀裡,肉體會消亡可靈魂是有輪回的,可能投胎于所有有情裡,見面不識;把世間所有當成自己曾經的愛人一樣對待,由執着于一人的痛苦轉化為愛衆生愛萬物的慈悲。隻要徹底的放下才能徹底的擁有。在我看來,這個結局是一次升華。當仲源真正做到了這些,他自然修身成神,并不是因為他擁有神之左手的力量,而是他擁有了曆經萬劫而不更改的初心,這是比當初無雙和韓女憑技藝造福人類更為強大的法力。(無雙有介紹過兩種成神方式,後者法力和地位更為高強)
私心想對比《與鳳行》和《念無雙》兩種神性。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