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魔俠》系列已經有四部作品,行雲流水的長鏡頭,不容喘息的快節奏,拳拳到肉的打戲,唇槍舌劍的文戲……都是它的标簽。但我覺得,淩駕于這一切、讓它真正被人們認可的原因,是馬特·默多克身上撕裂的人性。
白天他是西裝革履的律師,夜晚是染血街頭義警,而這種雙重身份在第四季被碾成碎片——摯友弗吉的死亡、金并用權力篡奪法律、司法淪為暴力工具,将他推向信仰崩塌的深淵。
弗吉的血濺在法庭台階上時,馬特的憤怒與無力達到頂點。他曾堅信法律是正義的底線,卻眼睜睜看着黑幫與警察勾結、法官在金并的陰影下低頭。懲罰者那句“你和我一樣是殺人犯”像尖刀刺穿他的道德铠甲。最諷刺的是,他比誰都清楚:自己早已是暴力邏輯的共謀。
劇中,與懲罰者的對峙堪稱點睛之筆。懲罰者看穿馬特的矛盾:“你厭惡我的手段,卻羨慕我的果斷。” 這場對話将馬特的掙紮推向頂點:他既無法完全擁抱體制的虛僞,又恐懼于私刑的失控。這種撕裂感在視覺上被具象化為地獄廚房的陰郁街景與法庭的冰冷秩序之間的切換,仿佛馬特始終在兩個世界中漂泊。遺憾的是,第四季對金并的塑造略顯扁平化,其政治野心與人性陰暗面的複雜性被簡化,遠不及網飛版文森特·多諾費奧演繹的“暴君哲學家”那般令人膽寒。但查理·考克斯的表演仍穩如磐石。他眼中交織的絕望與偏執,足以讓觀衆相信:這個遍體鱗傷的男人,依然在破碎的信仰中尋找出路。
舞會上那場戲是全劇的高光時刻。金并的傲慢點燃了馬特的怒火,但當子彈射向這個毀掉自己一生的仇人時,馬特的善意又讓他條件反射般撲了上去。這一瞬間沒有英雄主義,沒有正義算計,隻有一個人對生命的本能敬畏。可悲的是,善意換來的卻是金并更瘋狂的絞殺——體制暴力碾壓平民,義警被通緝,反抗者們蜷縮在陰影裡——馬特,就像他破碎的頭盔,被現實割得鮮血淋漓。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經曆第四季的重拍風波後,劇集在叙事節奏和角色塑造上的瑕疵,也讓其難以完全企及網飛版三部曲的封神高度。必須承認,《重生》的創作過程充滿坎坷。第四季因迪士尼介入導緻的劇本重拍與補拍,讓部分情節呈現出割裂感,一些配角的塑造扁平枯燥。
或許,觀衆的不滿恰恰源于對“夜魔俠”的過高期待——我們渴望他既是接地氣的街頭義警,又是承載哲學思辨的悲劇英雄。這種矛盾本身,又何嘗不是對馬特内心拉扯的另一種解釋?
這一季的結局并非勝利宣言,反而吊足了胃口。當馬特穿上戰衣走向金并的黑暗帝國時,我想他不再糾結“程序正義”或“以暴制暴”的悖論。弗吉的死教會他愧疚比使命感更沉重,旁白的“無畏之人”則暗示:真正的正義從不是孤膽神話。
超級英雄的本質,或許就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凡人。馬特的重生揭示了英雄光環下的人性脆弱與堅韌,最終将“無畏”诠釋為一種直面深淵後的自我救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