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劫》曆史内容:崇祯十五年正月李自成圍攻開封到次年十月孫傳庭戰死潼關。

明朝滅亡前的各種景象:溫疫流行,災荒滿地,烽火四起,外憂内患。

電影叙事平緩,适合多次觀看。

随着了解得曆史越多,代入名将孫傳庭和溫疫學派創始人吳又可的視角,能感受出那種有心報國,無力回天的肅穆。淡淡的沉重感和無奈感,曆史長河緩緩流淌的時空感。正如劇中台詞,王朝興衰而醫道長存。哪怕局中之人付出再大的努力,也無法阻擋曆史的進程。

背景 三年如隔世

入獄之前,孫傳庭對戰李自成戰績幾乎全勝,對李自成的态度是,烏合之衆,不足為懼。

入獄三年,李自成部隊由遊兵散勇升級為身經百戰的虎狼之師,攻守之勢易形。

入獄之前 力挽狂瀾 挽大廈之将傾

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二月,陝西三邊總督洪承疇和陝西巡撫孫傳庭于潼關南原設伏,此役李自成的農民軍屍積如山,幾乎全軍覆沒,最後李自成僅以十八騎突圍,逃入商洛山中。

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九月,清軍入關,總督各鎮援兵的兵部侍郎盧象升拼死奮戰,以身殉國。孫傳庭赴京勤王,接替盧象升。孫傳庭深知清軍戰力,硬拼必敗,主張防禦政策。

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清軍撤走,孫傳庭請求回師陝西,清掃農民軍起義殘部。崇祯起疑,擔心孫傳庭回陝西後擁兵自重,将其入獄。

入獄三年 風雲變幻 擎獨木而難支

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孫傳庭的老上司兼搭檔,兵部尚書洪承疇統兵十三萬出山海關,救援錦州,在松錦之戰中為清軍所敗。次年洪承疇被俘于松山,投降清軍。此戰,孫傳庭與洪承疇從陝西帶來的精銳之師損失殆盡。孫傳庭出獄後,兵新募,不堪用的難題,也是其最後全軍覆沒的原因之一。

同時,山東、河南、河北、浙江等地溫疫流行,災荒滿地,延及全國。

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正月,李自成部隊合并多部農民起義軍,号稱五十萬大軍,将河南開封團團包圍。二月,汪喬年出潼關抗擊義軍,手下大将賀人龍不戰而逃,導緻汪喬年死戰殉國。崇祯無奈釋放入獄三年的孫傳庭,接替汪喬年為陝西三邊總督,同時密令孫傳庭處決賀人龍。

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九月,孫傳庭率軍出潼關,入河南解開封之圍。李自成西行迎擊,戰于郏縣。官軍先勝後敗,孫傳庭率軍退回陝西。

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十月,崇祯給孫傳庭加督師、兵部尚書銜,再次出關決戰李自成,此戰,李自成誘敵深入,一舉殲滅明軍主力。孫傳庭在汝州之戰中潰敗,不久戰死于潼關。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四月,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煤山自缢。

傳庭死而明亡矣

到崇祯十六年,各地守将不聽調遣,隻圖自保。隻有孫傳庭的陝西兵還能成建制,聽指揮,做到規模作戰。孫傳庭所率的,确實是大明朝唯一的精銳了。

領導猜疑心重,就因一句請示,把他硬生生關了三年。出獄之後,一句怨言沒有,讓幹啥就幹啥。而且軍中威望極高,賀人龍敢把上一任總督坑死,可以說已經稱霸一方。孫傳庭剛剛上任,說殺賀人龍,到了之後,立馬就殺,說不給錢糧,就自己募捐,哪怕糧饷短缺,軍中将士依舊能做到指哪打哪。

孫傳庭很清楚勝算渺茫,可還是想搏一線生機,所以他選擇了出潼關。但當他倒在戰場上的那一刻,也許他才明白,大明已經錯過了那一線生機,或許那一線生機,是在盧象升戰死的那一刻,也或許是在洪承疇投降的那一刻,也可能是在自己三年前入獄的那一刻。這樣的人,屬于最傳統意義的能臣,也是最無奈的能臣,他有盧象升的德,有洪承疇的謀,有汪喬年的忠,但是終究敵不過曆史滾滾向前的年輪。長劍在黑夜吟唱悲歌 ,歲月如斑駁銅鏡經年 。縱橫交錯兮天下之局 ,誰能參悟兮世事如棋。多少個孫傳庭卻隻能歎息一句:得失誰算尋常事,揮劍斬卻家國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