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眼中,這個電影提出了一個問題,面對為惡的利益既得者,當我們有機會的時候,是否要加入。

蛤蟆順溜加入,野豬掙紮後加入,黃鼠狼獨善其身,用逃避解決問題,猩猩抵死不從,即将迎來死亡結局。

普通人的生活在這裡差不多也就結束了,但這是電影,是幻想世界,最終四人(妖)相互扶持,通過一個很直觀的合體來闡釋團結,踩了很多面具,抛棄掉那些虛假的成分,如野豬所說,做想做的自己。

最終四人變回原型,可以認為是在傳達一個“返璞歸真”。

之後你會發現,你拼盡全力的人生不過是别人人生中的一出小小插曲,黃眉道人要繼續考驗師徒四人(尤為諷刺的是遲來的如來,他是有能力讓戰鬥避免的,之後還給黃眉法寶讓他繼續做,這是在影射現實的二代們),師徒四人要繼續取經,人們的生活還要繼續,孫悟空最後給的四根“保命毫毛”,可以認為是正義對堅持正義者的青睐,如名聲之類。

如果真的給四個小妖怪一個被如來或被唐僧四人拯救的結局,那也就滑向爛俗,無聊。

這也引發一個問題,真的沒人會模仿他們嗎?以及猩猩那句“我是齊天大聖”的台詞,在宣揚一種我覺得我是我就是的思想。

師徒四人的背景,确實是不能繞過去的一個問題,連主創團隊也承認,有背景有能力才能辦成事,不然就隻是他們眼中“可愛的小家夥”。

現在的社會環境确實挺烏煙瘴氣,很多人秉持一個“打不過就加入”的觀點,還覺得是識時務,是有适應力。

但為什麼電影的主角是“四個可愛的小家夥”,而不是其他角色呢?其實這個電影也是在告訴我們,堅持做你想做的,你就是自己人生的主角。

師徒四人是中國影史,小說史,文化史中不可磨滅的經典角色,有深刻的象征意義,但流行了幾百年,難免審美疲勞,西遊記的故事非常“正劇”,是正兒八經的另一個世界,用語,台詞都非常脫離現實,有“名台詞”,有代表性動作之類的有利于傳播的刻闆印象,雖然家喻戶曉,但已經離人們的真實生活有距離了。面對這種境況,主創團隊搞出的四個人(妖),也正是師徒四人的對立面。

唐僧意志堅定,性格認真,就搞出一個面對誘惑和危險滑跪,懦弱無能的蛤蟆。

孫悟空神通廣大法力無邊,無可置疑的視線焦點,就搞一個結巴社恐,畏畏縮縮的黑猩猩。

豬八戒好吃懶做得過且過,就來一個有夢想有行動力的野豬。

沙僧沉默寡言承擔一切,整一個話唠黃鼠狼作對照。

我相信故事一定是有這方面的考量的,打破審美疲勞,或許還想讨論換個性格能不能成事之類的?(可能過度解讀了)

以及,為什麼電影的主角是“妖”而不是“人”,最近中國動漫電影很喜歡搞不是人的主角,我感覺有一點可能是,這世上壞“人”太多,簡直逼得人不能當人,要去作妖作魔,才能大聲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來,也是一種諷刺吧。

這是勸人向善的故事,因為人滑向惡很容易。

衷心希望世界變成一個人人打心底裡給人向善機會的世界。

其實這個問題很複雜。我之前讀過有關理論說劣币驅逐良币,驅逐到一定程度社會會崩潰,靠良币再建秩序,無非是輪回,“人類唯一從曆史中學到的,就是人類隻會重蹈覆轍”。

雖然故事的結局感覺還有可以深入的地方,但我不知道該如何走。

總體來說,這是很新的世代,底層的人民(随着中國教育的普及有這種類似階級立場的人越來越多,被短視頻腐化的一代中也有不甘被溶解的硬骨頭)對黑暗社會的不滿,對自我該如何抉擇的追問,這個問題是最基本的人性問題,一定不會被忘卻,無論任何時候肯定都會有人問,如今它被端上熒幕,是正視它的機會。為衆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于風雪,我呼籲看了這個電影的人,就算不能當四個小妖怪,也不要阻擋他們追尋自我的步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