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後假日》像石子投湖一般,傳遞的感受也如同水波,是慢慢暈開的。

曬後假日 (2022)8.22022 / 英國 美國 / 劇情 / 夏洛特·威爾斯 / 保羅·麥斯卡 弗朗西斯卡·科裡奧

一開始看完這部電影的時候,我還覺得結局突兀,像喝了一杯白開水,隻覺得戛然而止很多似乎都沒說明白,後來在讨論中慢慢回想串聯細節,才感受到悠長又濃烈的後勁。

最讓我感到悲傷的是電影表現出來的錯位:新生和毀滅的錯位、時間上的錯位。
時間的錯位是閃回。年輕的蘇菲和長大成人的蘇菲面孔交疊又一閃而過,記憶開始複蘇又重合,十一歲的蘇菲隻覺得那是溫馨的度假日常,現今的蘇菲追溯過去才發現日常背後星星點點的痕迹:手臂上的石膏、執拗的防身術教學、深夜走向大海的背影、被撿起繼續抽的煙頭、受傷的肩膀、毫不猶豫購入的昂貴地毯和合影、蒙在臉上随着呼吸起伏的濕毛巾……

新生與毀滅的錯位則是蘇菲和卡爾姆兩人的境遇。年輕的蘇菲第一次和男生親吻,她初嘗心動滋味,又來到了陌生的土耳其度假,泳池、沙灘、夜晚的歌舞……籠罩在夏日暖融融的陽光下,一切體驗于她而言都是新奇的、充滿生命力的,就像卡爾姆說的“You can live wherever you want to live. Be whoever you want to be. You have time.”,與此同時,卡爾姆卻在慢慢枯萎,毀滅。


電影的鏡頭也很有意思。DVD錄像的時候,鏡頭是晃動的,就像真的在看錄像;當蘇菲和父親卡爾姆說到自己和男生親吻這類私事時,鏡頭避開了兩人轉為了空鏡,營造出了隐秘的氛圍;當卡爾姆說起童年生日禮物的故事時,鏡頭轉向了映出父女畫面的電視機,就像是叙述者下意識在回避那段痛苦的記憶……

電影中閃回多次出現(其實這部分看得我有點眼花🧐)。最後的閃回,蘇菲穿過舞池中晃蕩的人群,擁抱住了年輕時的父親,像是終于讀懂父親承受的痛苦,也感謝于父親那時對天真的自己的保護。

電影中有許多避開叙述主體的空鏡穿插在其中,拍出了一種朦胧的感覺,讓觀衆和主角們好似隔着一層紗,始終都看不真切,有種無可奈何的憂傷一直在盤旋着,盤旋着,有時甚至越來越濃烈。

整部電影像是私人的影像記錄,沒有試圖教會我們什麼,也沒有試圖去詢問或者解決什麼,隻是講述,隻是娓娓道來,卻能讓我們回憶起一些人、一些事。

或許這就像是結繩記事,把存在過的記叙下來本身就是意義。講述時,心靈随之慢慢卸下一塊巨石,講述完畢,石頭就留在這裡,而我們都将背負着回憶繼續往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