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個人物出發關注三個問題:

1. Claudia:性别結構存在的同時還有種族結構,在女權主義革命當中,種族結構中的弱勢群體應當扮演怎樣的角色,應該怎樣被納入考量?

女權運動在美國的發展曆程确實一定程度上與少數族裔的權利争取有一定的交織,但如同影片中所表現的,白人女性的确比少數族裔更有“底氣”,并且她們往往會忽視這種差别。Vivian對Claudia一開始的謹慎很明顯抱有不滿。她因為自己無所顧忌就希望身邊人的革命精神也和她一樣“徹底”。這是在許多思潮和革命席卷社會時我們經常觀察到的:最“先進”的人,可能會對于那些不夠“先進”、不夠“徹底”的人嗤之以鼻,而不去考慮他們背後的其它背景和處境。我國雖然不存在種族結構,但有城鄉結構、貧富結構——住在城市的、受過高等教育的、收入高的女性顯然天然地有更大的選擇權與話語權。在女權活動中應該多考慮這種異質性。

2. Kiera:革命中個人的自主性、主體性處于怎樣的地位?

Kiera是被其他女權主義學生推上獎學金候選人的位置的,成為了這所高中第一位女性候選人,背負或者說代表了女權主義的意志。但值得注意的是,她在一開始并不是很願意成為這樣一個角色。影片對于她的刻畫想表達的可能隻是她一開始可能有點低調、“不好意思”——當然後面她自己是也很希望争取到這個獎。但退一步,假設她其實并不十分願意呢?如果她和Claudia一樣顧慮重重呢?身為黑人女性,她會考慮的自然會更多。但在她表現出自己的意願之前,實際上其他人已經将她推上這個位置了,她成為了這場女權活動中“标志性”的人物。在一些運動中,人們可能會将希望寄托于一個像Kiera這樣的人之上,希望她能做到什麼,但當事人的意願不一定得到足夠的強調和重視。這可能是值得謹慎和反思的——一場革命中,參與的人應該充分有自主選擇權,而不是淪為他人意志的傀儡。

3. Seth:女權革命是否需要男人,男人的支持重要嗎?

Seth這個角色是我個人看來本片最大的敗筆。從Vivian做第一本小冊子開始,Seth的“支持”就讓她非常心動——比起說“受鼓舞”,我覺得sexual意義上的心動是更準确的。後來兩個人吵架,Seth說我一直那麼支持你進行這些活動而你隻把我當出氣筒,這句真的給我聽笑了。仔細想想,Seth有什麼實際行動上的支持嗎,其實不多;并且像到後來他站起來提名Kiera,有多少是出于對于女權運動本身的支持,又有多少是出于要讓Seth更喜歡他,這無從得知。但是影片的表現和刻畫,産生了一種,男性裡也會有女權主義的支持者、男性對女權運動也非常重要,這樣的引導。不是說男性中沒有女權主義者,也不是說男性毫無作用,但在生活中我認為男性的作用已經被過分重視和過于誇大了。盡管男性中可能也可能存在着真正的女權主義者,但說實話,大部分聲稱自己支持女權主義的男性都很值得警惕——有的人隻是嘴上說說(反正對他來說沒有任何代價),但未見任何實際行動;而有的人,根本隻是通過這樣的标簽博取女性的好感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