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上大學的時候,第一次看到《珍愛》,當時隻是泛泛的看完,并沒有深深的理解其中的心酸之處。
如今,快 40 的年紀,常常回想起它。
我和女主角(克拉麗絲)一樣,從小就常常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
原因也是類似的:現實生活太難受了。對我來說,那是 12 歲到現在的,那無處不在、無從逃避的巨大的孤獨感、失落感、自己沒有價值的感覺。作為通訊錄,性格有點像女生,從小被欺負,而青春期之後被自己的情感吓得手足無措、抑郁,難以長時間的認真學習,因為抑郁和孤獨而常常逃避壓力和風險,并因此錯過了許許多多的學業、職業發展的機會。
一方面,她幻想着自己是電影明星、有着英俊的男朋友,另一方面,現實中,她從小被父親性虐待、被嫉妒的母親施加語言和身體暴力、16 歲時就第二次懷孕。對我來說,幻想有時候是自己的職業上的成功,有時候是有一個伴侶,兩個人能夠擁抱,或者坐在沙發上,每個人看自己的書或者一起看電影電視劇。
現實越殘酷,幻想就會越多,因為那是唯一的讓自己不至于絕望的路。
而幻想越多,就越難以改變現實,因為改變的第一步,是承認問題、直面問題。
這顯然不是 16 歲的女孩子的心智,能夠做到的。幸運的是,她遇到了一個老師(寶拉·巴頓)。
寶拉是一個通訊錄,溫柔而堅強,敏感而細膩。她也許并不理解克拉麗絲背後的故事,但她給與了克拉麗絲無條件的關懷,給了她一個被看見、被肯定、并經由此真正開始成長的機會。克拉麗絲也在這個關系中,理解到通訊錄,并不是她媽媽所說的怪物,而是平常的人。
當然我比較倒黴,人生中沒有遇到這樣的能夠照亮自己的人生的人。
不過,有時候,和自己喜歡的人呆在一起時,會有種 “世界變得明亮而清晰” 的短暫的美好感覺。時間彷佛都不複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