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明朝成化六年出生在蘇州府吳縣,因是寅年寅月寅日寅時出生(這八字,想普普通通活着老天爺也不讓啊),所以取名唐寅,字伯虎。祖上唐儉跟随李淵起兵後被封為莒國公後一直算是家境殷實。生活在江南地區童年生活的還算順利,飽讀詩書被稱為“吳中四大才”之一。


電影中唐伯虎為了進華府裝慘賣身葬父遇到一個家中更慘死了六口的人來跟他競争。實際上這個人更接近于唐伯虎的人生。弘治七年唐伯虎24歲,這一年裡唐伯虎的父親,母親,妻子,兒子,妹妹都相繼離世,家财也散了。他的好友祝枝山看他一蹶不振就規勸他潛心讀書準備科考。

弘治十一年,唐伯虎在鄉試第一被封為解元。電影中剛開始唐伯虎在家裡甯王派人來招攬他共謀事業(實際上是造反)時就稱他為唐解元 這後來成為他此生的最高榮譽。
弘治十二年,唐伯虎與徐經(徐霞客的曾祖父)一同入京參加會試,徐經家庭富裕又是唐伯虎的粉絲,所以提出想承擔他的趕考食宿費用就為了跟他一路唐伯虎就同意了。會試結束在放榜前唐伯虎驕傲地在酒樓裡口出狂言自己一定會是狀元,被人聽到後惡意舉報。結果徹查下來發現考前徐經确實跟考官家的門童偷買過考題,而唐伯虎跟徐經一起參加考試再加上放榜前的口出狂言最後被判定科舉舞弊,且終身不能參加科舉考試。舉報他的人叫華昹,後世人調侃他多管閑事,就在民間小說《三笑姻緣》中以他為原型創作了華太師,就是電影中的華太師形象。

電影中唐伯虎賣身到華府時寫了一首賣身契,到電影結尾時大家才發現是“我愛秋香”的藏頭詩。曆史中唐伯虎确實寫過這首詩,原詩為“我畫藍江水悠悠,愛晚亭上楓葉愁。秋月溶溶照佛寺,香煙袅袅繞經樓。”而那時金陵妓院裡确實有個姑娘叫“秋香”,本名林奴兒,出身官宦人家,可惜父母雙亡,被賣做官妓。她容貌出衆,又熟讀詩書,且擅長書畫,成了金陵名妓。實際上秋香比唐伯虎大二十歲,但是唐伯虎在弘治十三年後回到家鄉,由于科舉事件名聲很不好,前途沒了,妻子也離開了。于是唐伯虎就破罐子破摔,整日逛妓院喝酒,就被人通過這首詩把二者聯系起來寫進了小說裡。

正德九年,唐伯虎44歲,甯王朱宸濠派人來找他,說是欣賞他的才華想重用(就是電影開頭那一幕)懷才不遇的唐伯虎以為自己終于有機會施展才能所以就去了,到貴州才知道甯王是要他幫忙造反于是裝瘋賣傻想逃。但是他已經知道了甯王的全部計劃不會讓他活着回來,于是除了在大街上光着身子,他還當着甯王府裡的人吃掉了兩坨路邊的狗屎????,甯王才終于相信他是瘋了放他回家。電影中星爺當華府下人的時候就有掃狗屎的一幕,還被人把狗屎踩在手上,之後春香說“你們連狗都不如啊”演的就是唐伯虎在甯王府的這段日子。這時候我覺得星爺是懂唐伯虎的,他的心酸,憤悶與委屈。


正德十年,唐伯虎再次回到家鄉,在貴州裝瘋賣傻的事迹也傳回來,名聲更臭了。他再次破罐子破摔,後來在妓院中遇到沈九娘并娶回家做為自己的妻子,生了一個女兒叫“桃苼”,這算是他後半生裡最溫暖的一段時光了。過了幾年九年也死了,唐伯虎沒有再娶了皈依佛門,号六如居士。
電影中唐伯虎一開始有8個老婆,加上秋香一共9個,其實是民間小說根據沈九娘的名字戲劇化地寫成了9個老婆。電影裡老婆們把他的畫作詩集墊桌子,百鳥朝鳳圖的鳥頭剪下來當麻将的幺雞,每一處都在演唐伯虎的懷才不遇無人理解不被尊重。
唐伯虎很喜歡桃花,即便是住在茅草屋裡,也取了個好聽的名字《桃花庵》并寫了一首詩: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裡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酒醒隻在花前坐,酒醉還須花下眠;半醒半醉日複日,花落花開年複年。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若将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别人笑我忒瘋癫,我笑别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做田。

電影裡星爺單獨把那首“别人笑我太瘋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在重要的情節裡念了兩次,星爺是懂唐伯虎的。
這部電影看起來是喜劇,實際上是悲劇。唐伯虎的人生是很悲慘的,慘到讓後人就算讀他的故事都覺得慘不忍言,而這真真實實是唐伯虎經曆過的人生啊!星爺是懂唐伯虎的,所以在喜劇裡的無數細節裡暗示着他的悲劇人生,表達着他讓世人難以理解的情緒。尤其是電影裡那句“你應該是這世上最快樂的人了,不是嗎”卻搭配着最悲情的Bgm和星爺的強顔歡笑。


其實幾乎所有喜劇的内核都是過分的悲劇,隻是用喜劇的形式展現出來了而已,可以讓觀衆更容易接受一些。像卓别林,美麗人生這些喜劇都是在演悲劇。


最後補充一下:電影中甯王送給華太師的那副丹青孔雀,秋香的台詞是“這是唐伯虎少有的花鳥圖”這個确實是事實。之後再拿出皇帝欽賜的《椿樹雙雀圖》被撕成兩半後唐伯虎瞬間又畫了一幅,這幅畫真實存在的,還是唐伯虎經典之作,現存立軸,絹本設色,縱49.3厘米,橫30.6厘米,在蘇州市吳江縣博物館藏。其餘的大部分作品都藏于台北市故宮博物館(前幾年有幸去台北時親眼見到唐伯虎的很多親筆字迹和書畫,我想炫耀!!)
現在蘇州市西郊橫塘還有唐寅畝,墓碑上刻着“唐解元之墓”。唐伯虎死後他的故事被後人傳頌改寫當作閑談,有美化的,有不屑的,有調侃的,就像楊慎寫的那一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我想把他真實的一生說出來讓大家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