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劇的感情線從十三四歲寫到了四十歲,真實反映了每個年齡段面對感情該有的樣子,所以,确實隻有處在40左右,已婚已育的我們才能體會男女主在各個人生階段的抉擇:

1.初中,情窦初開。你真的可以為了喜歡的人改變自己的目标。很直觀的體現在學習動力上,所以晴道為了和也英考一樣的高中奮發向上。

2.高中,義無反顧。因為都是一無所有的孩子,不被世俗牽絆,所以可以毫無保留地去愛。會細緻觀察對方的言語和表情來揣摩心意,如同晴道陪也英去看爸爸,又立下當飛行員的願望。

3.大學,小心翼翼。離社會越來越近,當愛情和未來形成對立面時,開始猶豫不決,開始比較愛與被愛的多寡,所以經常歇斯底裡。所以有了那場争吵和意外。

4.踏入社會後的第二次戀愛,陪伴與習慣。不會有轟轟烈烈和刻骨銘心,也許隻是差不多還可以。就如同晴道和恒美,在對的時間出現對的人,那就在一起吧。但你依然無法忍受對方的不忠,不是因為你有多愛,也許是打破這種習慣給你帶來的不安全感。

以上是此劇接地氣的部分,那麼作為劇,它總要有基于現實卻高于現實的部分。

那就是,把這一場“初戀”設定為命運的安排,把情感投入到極緻(正如也英說的那樣),所以即使失憶,即使多年以後,依然能反複愛上對方。就如同再次見到也英時,晴道流下的那一滴淚,壓抑内心深處的初戀火山,再一次噴發了…

另一個脫離現實的地方,就是和恒美分手後的晴道并沒有選擇和也英在一起,我給大家解釋下,這不是說剛分手就開始一段感情不厚道,而是晴道對“初戀”的尊重。如果和那個沒有記憶的你在一起,就如同愛上一個和你長得一模一樣的人,但那并不是真正的你。如果就這樣在一起了,那就不是“純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