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雙相親友,在一場線下放映和親友一起看了這部影片。本來以為會有嚴肅科普的性質,但影片開頭很快就發現并非如此,甚至主角在開頭試着介紹雙相的時候都沒有假裝正經。這更像是一次從患者視角出發,對于精障康複期、重歸社會生活的過渡階段,十分誠實而感性的記錄,

映後交流中,有觀衆分享,看完之後覺得好像還是沒有理解雙相和普通人有什麼不同。我想這恰恰是我欣賞這部影片的地方,它沒有特意去塑造某種雙相的形象,或者探讨它是什麼、怎麼來的。它所做的,是直白地去展現一個人帶着雙相生活的景象,這個生活中除了醫生、醫院、病友、每日服用藥物和發病的崩潰,也有父母、朋友、室友、和室友一起養的貓、同事、火鍋、面試、工作、出行。

社會上對于”邊緣人群“總是容易有标簽化的視角,甚至有些獵奇,想要去看到某個群體痛苦和異化的部分,有時人們也會用這樣異化的方式去看待自己,但這部影片并沒有迎合那樣的想象,而是去呈現一個更完整的人。實際上也确實是這樣,雙相或者其它精神障礙患者也有不發病不住院的時候,也有社會生活,并不是像有些人所想的那樣要永遠住在精神病院裡面。同時,這些時候精障的不同也許也變得隐蔽了,表面上看不到的,内心中卻仍然可能發生着,無聲不代表就不在了。

看到主角在工作中的挑戰,也很有感觸,一方面也許這些挑戰是和雙相有直接關系的,但另一方面這個工作實在是太卷了,這麼緊的壓力和行程,很多人就算沒有雙相也很難撐住。職場對于人的要求這麼高,究竟是人病了還是社會病了呢。

影片中主角也有過發病崩潰的情況,身邊的朋友也會感到驚慌害怕,連夜陪着去醫院,這段經曆也讓我覺得非常典型。如何支持和照顧身邊的雙相親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的朋友做得還蠻好的。

最後在病友會上的發言,感覺那一段在演講中的升華有點生硬,也許因為我有些不太同意,過于強調“融入社會、擁有正常人一樣的生活“這樣的叙事。但我也不禁在想,也許融入社會,擴大自己的生活圈,就是大部分普通患者的需求呢?也許去看見這種價值,這些可能性,就是重要的、是他們所相信的呢?這種堅持創造屬于自己的生活、講自己故事的選擇,倒也讓我肅然起敬。

總得來說,覺得這是一部,親曆雙相和心境障礙的人,也許會感到共鳴、看到自己的生活或生活可能的紀錄片。也通過這部片子關注到了導演的B站賬号,感覺發現了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