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的語境中,荒漠有着兩副截然相反的面孔:它代表着崇高與神聖,長途跋涉的人們常在倏忽間卷起的狂風面前體驗宗教般的敬畏;它也代表着危險與未知,踏足荒漠的旅途,常常意味着一條交出自身命運的不歸路。
愛與懼,是人對荒漠的情結。因為大漠孤煙、黃沙漫漫的礦石荒漠,人們愛上荒原。因為險象環生和突破生理極限的孤寂荒野,人們畏懼荒原。
叢林遇到的荒原是死寂的,塵沙飛揚、高溫幹旱、樹木枯萎、萬物歸墟。極限的徒步穿越,耗盡了她幾乎全部的力氣,親人的離去又給了她沉重的打擊,無法補給的水源和食物更令人絕望。她坐在沙丘上,背後是那片幹旱的荒原,她朝着夕陽望去,輪廓如此清晰。
人們總喜歡從自我出發來關照客觀世界,觀影的時候我禁不住想如果是我遇到了這樣的境遇,我會怎麼做。是會像叢林一樣抓住一切生的可能,不抛棄不放棄?還是任由自己歸于塵埃?
我不知道我會怎麼做,但是,我想我可能很難生發出叢林那樣,遇到了種種絕望卻還艱難求生的勇氣。放棄很簡單,朝着看不到希望的艱難之路闊步前行很難。
在我的視角,親情和勇氣是貫穿全片的重要價值追尋,正因為有了這樣的支撐,才讓一部女性主義視角的荒野求生影片愈發得到人們的共情。或許生命本身沒有意義,但是在每一天的生活中,終會被很多平淡小事賦予光芒和價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