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熱》這部電視劇,生動地再現了芯片設計公司挖角的場景。尤其第5、6集,布萊恩挖角張海潮團隊,非常精彩。布萊恩想把張海潮挖過來,打造一支技術過硬的研發團隊。為了達成目标,他猛砸重金說服高健跳槽,巧打親情牌說服劉涵跳槽,利用愛國情懷說服張海潮跳槽,也就是說張海潮團隊核心成員基本被一網打盡。
張海潮團隊被挖角情況,即使到了今天依然在加碼上演。尤其近幾年,一些無良企業在利益驅動下,瞄準成熟企業,高薪挖角、重度拆牆,甚至在人才市場上放出狠話:隻要A公司(成熟企業)面試通過的候選人,我們(無良企業)照單全收。挖掉一個組成員,挖掉整個團隊的核心,挖到你正常業務較難開展為止......
傑克韋爾奇在《赢》中寫道:“要讓企業赢,沒有比找到合适的人更重要的事情了。世界上所有精明的戰略和先進的技術都将毫無用處,除非你有優秀的人來實踐它。但是招聘到好的員工是較難的事情,招聘到優秀的員工更是難上加難。”如前文《追劇<赤熱>,作為芯片人不得不說的一些看法》所述,芯片行業具有“三個密集、兩個激烈”的特點,這決定了芯片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但是,芯片行業的特點決定了人才供給存在很大問題:
人才培養周期長:芯片行業需要具備高技能和豐富經驗的人才,而這些人才的培養周期較長。短期内,高校難以輸出大量符合要求的人才。
存量芯片人才不足:過去,半導體産業不受社會重視,導緻大量人才轉行至其他領域,以及現有高校課程體系設置與産業實際存在脫節,産教融合存在不匹配。
行業發展速度快:近年來,随着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中國芯片産業正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從市場需求角度來看,随着數字經濟、新能源汽車、智能制造等新興産業的迅猛發展,對芯片的需求呈現爆炸性增長。
人才市場存在泡沫:中國芯片人才市場在近年來确實存在一定程度的泡沫現象,這一現象主要由資本市場的過度炒作、行業人才短缺以及企業間的惡性競争共同作用的結果。
既然人才對企業生死存亡這麼重要,芯片人才的供給又如此緊缺,我們要找什麼樣的人,哪裡有這種人,如何說服人才加入,布萊恩挖角張海潮可以說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我總結為16個字:鎖定資源、主動出擊、直擊痛點、規模效應。
鎖定資源:在人才市場上廣撒網,找到合适候選人的概率極低。找到認識的人,找到熟悉的圈子,可以大大提高命中率。芯片企業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人脈資源,所有和自己有交集的人都可以成為”圍獵“的對象。比如劇中布萊恩瞄準張海潮團隊,脾氣秉性都知根知底,來了以後誰能幹什麼工作都可以提前安排,連獵頭費都省掉了。
主動出擊:企業招人,經常把精力放在主動應聘的求職者中,卻隻有10%的精力去尋找未主動投遞的人才。但是真正有實力、企業忠誠度高的人才,是那些在職的并且有優異表現的被動求職者。張海潮、劉涵這些人才,都是這種人才。他們并不急于跳槽,在能力方面已經是頂尖高手,對于薪酬不是首要考慮,他們都有共同的價值觀和個人準則。這種人才,屬于得一人而得天下,要主動出擊,被動等待他們自己來投誠太難了。
直擊痛點:候選人關注什麼維度,你就直接擊中什麼維度。候選人關注的維度,一般分為以下10大類:薪資福利,彙報條線,工作氛圍,家庭,職位職務,工作内容,工作強度,工作地點,企業前景,個人規劃。高健關注夢想,實現夢想需要金錢,也就是關注薪資福利,布萊恩開出三倍工資。劉涵關注家庭,家人生病需要換腎,布萊恩搞定醫療條件。張海潮關注企業前景與個人規劃,布萊恩以情懷和夢想進行催化,描繪美好未來。布萊恩的做法,可以說因才施策,一人一策,策策擊中痛點。
規模效應:規模效應,就是挖了一個就可以挖一群,以才引才,形成規模效應。以才引才的好處不言而喻,獵頭或者陌生的HR遊說人才,和朋友、同事現身說法來遊說人才,哪一個更有殺傷力,明顯是後者。而且,人才關心的10大類問題,能夠從朋友、同事這裡獲得更加真實、客觀的回答。
布萊恩在劇中雖然是一個反派角色,但其挖角策略非常值得芯片公司學習。當然,張海潮團隊最終都從布萊恩的公司離職,也給我們另外一個重要的警示:芯片公司最好具備造血能力,即内部人才培養和創新能力,以維持人才可持續發展。資金供應鍊隻能保證企業短期發展,而人才供應鍊才能保障企業可持續發展。如何構建可持續的人才供應鍊,随着《赤熱》劇情的不斷推進,也許能從張海潮團隊找到答案,筆者會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