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時四個月終于看完了整整63集的《鋼煉fa》,已經很久沒有看過這麼長的番了。這個年代也确實很少有一口氣能出這麼長的番,即使是大勢作品也是一季一季地擠牙膏,看了後面忘了前面。名作之壁還是要有名作之壁的氣度,洋洋灑灑,一氣呵成。
《鋼煉》的劇情似乎也很難這麼搞,一開始我看到63集的長度,以為可能分成好幾個篇章、可能有40集都是支線,但實際上故事結構極其完整宏大、聯系緊密。從第一集到最後一集,幾乎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支線,所有的出場人物、劇情,都一環扣一環地推動着主角團走向最後的結局與真相。幾乎所有的角色都對主角産生了心理上的影響或者是劇情上的推動。無一處閑筆、廢筆,無一個路人,若非從動筆之前便設計整個故事,不能如此。尤其是長達10集的最終決戰,通過幾路人馬的輪番出場、彙聚,危機與解決、松弛與緊張不斷切換,娴熟地調動着觀衆的情緒。
除了整個故事的規模,其基礎的世界觀設定能和表達如此相适也讓我驚歎,絲毫沒有為寫而寫或是賣弄炫技,一切都是為了作者想要傳達的價值而服務。煉金術的原則是“等價交換”,非常成年世界的法則。我一直都認為真正的自由并非随心所欲,人實際上可以做任何事,隻要能夠付得起相應的代價。真正的自由是能夠承受得起選擇的代價。這是我給這篇評論起了這個名字的原因。我不再愛看少年漫已久,“愛與勇氣能拯救世界”,現在的高中生都不會相信了。那之後我最愛的少年漫是《銀魂》,深藏着成年人的無奈、和解與堅持。《鋼煉》可以算是在成年人的少年漫中走向了另一條方向——世界很成人,價值觀很少年漫。整個故事最開始并非冒險或者拯救世界,而是帶着“贖罪”的悲情感。“贖罪”這個概念其實就很成人,很等價交換,讓人在很多時候深深地共情了主角。
《鋼煉》在歐美的人氣極高,其中不乏血腥又cult的鏡頭和設定,但這不過是表。鋼煉的zz、戰争劇情是少有不會讓我感覺到尴尬的,雖然多少小國寡民了一點,但聰明之處是将現實化用,讓觀衆或多或少能腦補出其中原委。這就不得不說到本作我最愛的角色羅伊·瑪斯坦,他讓我想起了日本史上我最愛的人物——土方歲三。那種不加掩飾、不擇手段的野心,可以溜須拍馬、可以利用他人與自身、可以一時成為不認同的走狗,一切都為了大局、為了達到最後的目的、最終崇高的zz理想,這就是真正的zz家,是成年人的世界裡想要成功所必須付出的代價,正視自己所犯下的錯誤但并非因此而止步不前。就連他每次接頭裝作在找女人的那份風流,也和土方先生如出一轍。
我第二喜歡的角色是阿爾。艾爾利克兄弟在故事裡是最年輕的國家煉金術師,周圍的人都不止一次地提到過他們還是孩子。他們的存在給這個黑暗的世界帶去了屬于少年漫的清新——他們都是無可救藥的理想主義聖父,堅持要不殺一個人地獲得勝利、找回身體。一般來說我會很煩這種角色,尤其是愛德華不願意殺金布利結果被反殺的那一刻,别人都是賭上性命在戰鬥,隻有主角想着要“崇高”的勝利。但劇中并未回避這一點,也官方吐槽過數次他們的天真,瑪斯坦有一句評論“殺是很簡單的,不殺才更難”、後來在大決戰奪權時也被他們所感染成為了不殺的那一派。相信成人世界是很簡單的,但保有赤子之心卻很難,鋼煉以兩位主角一直提醒着所有人在黑暗的世界中也要相信“愛與勇氣”,這是他作為少年漫的價值取向。愛德華是王道少年漫男主、強勢的推動者角色,從最開始想要人體煉成,他一直都是一個極其堅定地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可能他會改變,但他絕不會不知道自己要什麼。阿爾作為弟弟,由女性聲優配音,讓我一直覺得他更具有“溫柔”的女性特質,很像《家庭教師》的男主,開始在故事的大部分時候會覺得他隻是跟着哥哥的被推動的人,但随着劇情讓他和哥哥更多地分開,看到了他的自我意志,他也會嫉妒、也會自我懷疑,但他在失去身體之後能夠始終保持着希望、不怨天尤人、相信哥哥,他能夠抛開束縛果斷使用賢者之石,他能夠在要犧牲自己的時刻對小梅道歉,多麼強大而溫柔的人。但終歸最感人的是兄弟情,兩個角色的成長和關系比單一男主更具變化。
好評如潮的七罪人造人角色和霍恩海姆我倒是沒有太大感觸,可能是因為現在已經看得太多,無非是機器人人造人永生人想當人。人很脆弱,人不完美,人可能很卑劣,但人有人性和愛,無論引入再多哲學讨論,無非是這種主題。本作亦是如此,将七宗罪具象為人造人,最終展現的是欲望招緻的毀滅或者人與自己欲望的和解。我不太喜歡的反而是金·布拉德雷,前面的種種細節尤其是他夫人讓我一直以為他早已暗中反水站在了人類一邊,結果還真是從頭憤怒到尾。
如果說瑪斯坦是戰力超群而每次出場都要找點原因削弱,那麼霍恩海姆就明顯是作者為了主角團最後能戰勝boss開的外挂,當然可以解讀為是一種人文主義,最終是每一個微小的、被霍姆克魯斯看不起的普通人戰勝了他,但也反映出了鋼煉在戰力體系上的一些問題——關鍵時刻一群煉金術士基本靠肉搏。這也使得最終大戰顯得相當兒戲。
霍恩海姆也是我通常會讨厭的角色——一個有苦衷而抛妻棄子的父親,那有苦衷你結什麼婚生什麼孩子害什麼人。由他的劇情可以引出到我個人極其不喜歡的一點——鋼煉中的“母性”。霍姆克魯斯被他的人造人們稱為父親,劇中也出現了霍恩海姆和愛爾利克兄弟、金布拉德雷和賽利姆等相當重要的父子關系,共同點是父權的強大、對兒子智慧的引導。而相對于父權的“母性”在鋼煉中是愛爾利克兄弟的母親、師父、溫莉、總統夫人甚至修斯的老婆。他們共同的特點是“愛”和“家”,象征着一種平和、溫馨、安定、大戰之後理想的生活,她們對于世界的危機幾乎一無所知也不需要知道,她們隻是在家中等待着不會回家的丈夫或者為自己的孩子付出一切。正如愛爾利克的母親,不求回報義無反顧地愛上了霍恩海姆、追求他、治愈了他的心傷、給他生了孩子、給他創造了家。故事也是由愛爾利克兄弟想要複活自己的母親開始。鋼煉的價值觀是愛最終戰勝了冰冷的理性,也就是這份“母性”戰勝了“父權”,總統夫人接納了壞事做盡的人造人賽利姆,把它當作自己的兒子,用愛感化了它。
鋼煉的原作者是女性,其中确實也不乏事業女性的角色,但基本就分成“母性”類和“輔助”類。隻有阿姆斯特朗少将讓我還算喜歡,作為一個冷硬女性領導者,她和滿身肌肉卻多愁善感的弟弟将反差拉倒了極點。我尤其喜歡她為了套話利用自己女性身份的那段,瑪斯坦可以做不擇手段的野心家,女人也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東西包括性别。有人說《哈利波特》是三位母親用愛戰勝了黑魔王的故事,但看完絕不會有看鋼煉這種為“母性”不值的感覺,同為家庭主婦的韋斯利太太,實際上是支撐着、引領着這個家的人。或許還是時代與地區的限制吧,最後溫莉來一句“總是在家裡的男人最無聊了”,我深切懷疑作者其實知道女性角色刻畫怪怪的,但她試圖将這歸因于每個女性角色自我的選擇。我不是想說女性一定要上戰場當輔助之外的角色。隻是想說系統性的不平等由三次元的作者反映到二次元,這或許就是作者對少年漫應有的理想女主角的設想——母性是本質,事業隻是政治正确添加劑。
霍恩海姆和妻子的感情刻畫,在我看來甚至不如他和霍姆克魯斯,曾經他們一個困于奴隸的身份、一個困于燒瓶,他給予他血,他給予他知識、告訴他什麼是理想,從這種意義上來說,他們也是父子、兄弟、師生,最後是一生之敵。隻有他們活過了漫長的歲月,知道當年的真相。霍姆克魯斯是少見的不是人、也不想成為人的角色,他直接就想成為神,自以為掌握了知識、真理、煉金術、力量,他把所有人都當做成神的工具,但我甚至都不知道他成為神之後想做什麼,他隻是單純地追求着“真理”?最後真理對他說的“真理給予狂妄自大的人适當的絕望”真的太震撼了,那一瞬間我想到了無數因為科學無法解釋而走向神學的科學家們。正如真理所說,霍姆克魯斯不相信自己,正如他依賴煉金術與神的力量、甚至将自己負面的部分通通剝離出來,與此對照的是愛德華坦然承認自己本就是一個凡人。
之前的60集都告訴觀衆,煉金術師是追求真理的人,煉金術有多麼多麼了不起。中間無數的悲劇叩問着觀衆和主角煉金術到底帶來了什麼,直到最後将一切推翻,告訴觀衆其實沒有煉金術也行,其實等價交換也不一定就是世界的法則。戰勝狂妄與絕望者,才抵達了真理。漂亮,太漂亮了。你可以說相信愛和勇氣是一種套路,但鋼煉做到了将套路表達得如此脫俗。你可以說少年漫的主角太天真,但也許隻是我們在成年人的世界裡走得太久而忘了,世界本該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