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吐槽一下:

看之前不知道劇情,也不知道中山美穗一人分飾兩角,所以我在看到第15分鐘,女藤井樹收到渡邊博子寄來的信時,徹底懵逼了,我疑惑:你自己不就是渡邊博子嗎?你一個勁的在那自言自語渡邊博子是誰什麼鬼??難道你不是渡邊博子?那開頭那個人是誰?于是我拉到開頭,确認了女主是叫『博子』,然後又退出電影打開了豆瓣簡介,『渡邊博子參加葬禮』一行字醒目的映入眼簾,我心想,沒錯啊?開頭的女主就是渡邊博子啊,怎麼戴個口罩就失憶了??我的大腦裡出現了一萬個為什麼,打開了讨論區發現有人吐槽自己臉盲沒看出來藤井樹和渡邊博子是一個人演的?!草草草,我這才恍然大悟怎麼回事????????媽的,為什麼一定要一個人演兩個角色啊?就不能找個氣質接近的嘛?一人演兩角,能不能打扮上再增加點區分度?這開頭看的我真的一臉茫然,媽的!

下面言歸正傳:

這片子給我的感覺是真的唯美,不僅是故事,整個電影的攝影風格更是如此,從頭到尾就好像有一層朦胧的薄紗擋在鏡頭前一樣。整體的節奏也相當舒緩,以兩個女主之間不斷的交換信件為故事主幹,再以兩個人各自生活要克服的困難為輔,娓娓道來的叙事風格真的讓人有如回到那個浪漫的書信時代。

但是看到很多人吐槽說這個故事很狗血,渡邊博子癡情到最後發現自己隻不過是一個代替品,這我就很不能贊同了,沒錯,渡邊博子和女藤井樹是長得很像,導演用同一個人去演這兩個角色也是為了突出這一點,但是長得像就是替代品?拜托,别這麼膚淺好嗎,愛情從來都不隻是那一層皮囊,看完全片的人應該都能發現渡邊博子和女藤井樹完全不一樣,包括說話的口氣、聲音、性格、行文風格,男藤井樹暗戀過學生時代的女藤井樹,後來見到了渡邊博子,對其一見鐘情并勇敢熱烈的去追求自然是因為渡邊博子讓他想到了自己的初戀,這沒錯,但也就僅此而已了,如果男藤井樹真的是把渡邊博子當成替代品去愛,兩個人真的有可能走到結婚這一步嗎?去愛一個外表相似性格卻截然不同的人隻會時刻提醒自己面前的人與自己曾經所愛之人是多麼的不同,隻會讓人更加的痛苦。所以,男藤井樹後來愛上的就是渡邊博子,而不是用她來彌補初戀的遺憾之類。這部片子想講的根本不是什麼替代品,它想講的就是一個簡單的、兩個女人因一個共同的男人産生了聯系、其中一個女人帶着愛和回憶向過去告别、而另一個女人機緣巧合的知道了這個男人曾暗戀過自己的美好故事。

最後,這真是一部好溫柔又好傷感的電影。

渡邊博子是如此的深愛他,在他死後也不願放棄任何了解他的機會,她渴望聽到他曾經經曆過的故事、目睹他曾經奔跑過的操場。但最後,她還是選擇了和過去告别,寄回去的信件代表了她和女藤井樹曾經共享過的回憶,但『這些都是你的回憶,因此這些信件也屬于你』,不屬于她,她的藤井樹已經永遠的留在了山谷的回音之中。

而女藤井樹,最後『我能分享給你的故事,就到這裡結束了』,以及在看到借書卡背面自己的畫像時,『我比較害羞,這封信就不寄出去了』,因為,這本就該是屬于她自己的秘密,是一個讓人不禁捂着嘴偷笑的、美好的初戀秘密。

自始至終,這都是一個非常克制的、點到為止的故事。男藤井樹轉學之前對初戀的告白隻是一句簡單的『幫我把書還到圖書館吧』『别問了,拜托了,幫我還吧』。渡邊博子和女藤井樹除了在馬路上的回眸對望之外,便再也沒有見過面,隻有書信交流、再無其他。骨子裡流露出的都是一種極其克制的感情。

而克制的感情,才是最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