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這麼多年》不應該是給我看的。我,兩天前剛過34歲,票房分析顯示34歲以上的觀影者隻占了總數的不到十分之一。如果再加上男性、已婚、有娃……即使是深夜,獨自走進觀影廳時都尴尬到哆嗦。

我不閑,房貸、孩子、家、997的工作,在一班班的地鐵來去中混過一天又一天。僅僅手機來回彈出的未讀信息都讓我精神崩潰。

但是這些都不妨礙我想看看曾經在小說裡見過的陳見夏和李燃;以及,想在夜深人靜時把自己已經折舊的缱绻的心拿出來見見陽光。也許這也有罪——這篇文字我都不敢發到朋友圈。呵,要知道,其實我比小說裡設定的陳見夏還小兩歲——我應該心安理得的——畢竟我看得還是我們這代人的故事。

一周了,我都不知道我在難受些什麼。有人說,這是給有故事的人看的電影,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有故事。即使有,也已經血肉模糊到不可能讓我把她們帶入進陳見夏。濃濃的情緒重重地砸向空虛從而頓生缥缈無力。所以,我一直在想,到底有什麼值得感同身受,有什麼值得觸景生情,有什麼值得顧影自憐?

小說裡有一句話,十八歲想向三十歲預支一點智慧;而三十歲的自己向十八歲的自己要不回一點莽撞。十八歲,曾用仰視的姿态面對未來,跟陳見夏一樣,以為未來必潮平兩岸闊,于是目下無塵;如今卻連平視過去的自己都愧疚——終究我沒有越飛越高,越變越好,我沒有辜負過陳見夏,我隻是沒有像陳見夏一樣變成更好的自己罷了。智慧和莽撞,如今都沒了蹤影。

于是當陳見夏說圍巾和翅膀,你和未來我都想要的時候。我特别堵,一周後我才明白,那不是感動于久别重逢,破鏡重圓。甚至不是羨慕對的人終究出現在未來裡。而是我沒有資格把這麼美好的故事往自己身上套;是我即使站在這個故事裡也看不清陳見夏的臉;是我即使真的有想要重逢的陳見夏,我都不知道自己還有什麼資格站在她面前。

尤其是配樂裡還唱着:原諒我隻是不争氣,走了這麼多年,還是回到了原地。是啊,走了這麼多年,如果還能回到原地多好,讓我心安理得的面對十幾年前心高氣傲的自己和我的陳見夏。

而如今,一切都這麼不值得被歌頌——無論是自己還是自己的日子。

我懂的,飛得多高才算高,走得多遠才算遠。我應該承認自己是隻燕雀,應該事不關己的看鴻鹄們越飛越高。可為什麼還是會心不甘、意難平。所以我知道,我真正難過的是跟陳見夏比,我什麼都沒有得到。

我也懂,電影終究隻是電影,小說終究隻是小說。可哪怕是故事裡的陳見夏,浴火而出的陳見夏重新見到李燃的時候都在不斷強調我們都是公務艙的乘客,我有體面到不像話的工作和生活圈,我配得上站在你面前。

我還懂,最好的越飛越高的機會再也不會重來,隻能在年華老去之前,盡可能偷偷回望,盡可能的借陳見夏這樣的故事,讓青春的灰燼在心裡閃爍更久的餘溫。

我更懂,明天一早打開門,我就要面對最真實的生活,忘記我不想忘記的久違的陳見夏帶給我的悔不當初、局促不安、思緒綿長……

女兒的笑聲在我身邊飄過,該到你了。你才是新的明眸皓齒紅唇白牙的陳見夏。願你重複美好的故事且擁有更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