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複興》BBC

每集一幅畫:

1⃣️《草地上的聖母》拉斐爾

2⃣️《塵世樂園》波希

3⃣️《基督受洗禮》弗朗切斯卡

第一集

《草地上的聖母》 1505年,拉斐爾22歲所畫

眼前的事物被理想化了,虛與實的對比。

????謎一般的光線,圓形,畫作發充滿光線。“顔色振動”,綠與紅,黃與藍,互補色,讓人覺得真實感的原因——顔色,明暗法呈現,顔色強度協調。

????粗線條與細節處精細畫法對比。

【《岩間聖母》達芬奇】

拉斐爾父親是皇家畫師,拉斐爾從父親那裡學習。拉斐爾的師傅是佩路基諾,甜蜜表情、鵝蛋形臉蛋、甯靜…。壁畫《聖母的加冕禮》拉斐爾20歲所畫,連貫的韻律,每個人物。他21歲來到佛羅倫薩。比達芬奇年輕30歲,比米開朗基羅年輕8歲;聖母與孩子的主題畫作在這段時間畫了20幅,最終畫成了《草地上的聖母》;拉斐爾死後他的草稿才被收集起來,當作範式,????這些草稿并不是尋找解剖學的精确性,而是試圖找出結構上的抽象化美,從身體各個部位的排布上尋找流暢的整體。

繼承了希臘羅馬雕塑的動态

????各種美聚集在一起:人體的完美性,尼德蘭藝術的光線和細節,中世紀藝術的簡約之美,均被協調在一起。簡約的幾何學——矩形之中的三角形(三位一體,聖父、聖子、聖靈),形成了有序的場景。聖母像山一般升起于地平線之上,草莓、罂粟花。樂觀主義、理想主義。

【宗教畫不再是唯一畫種,肖像畫出現,《蒙娜麗莎》是世俗肖像畫的始端】

【《本多尼斯》(the Donis)1506年,拉斐爾】

拉斐爾的Maddalena靈感來源是《蒙娜麗莎》,摒棄了達芬奇所用的煙霧缭繞的朦胧感,而是用了米開朗基羅的柔和感,成了拉斐爾的和諧色彩。

二十幾歲就畫了【自畫像】

1507年,佛羅倫薩教堂的委托,大型聖母像。

為教皇畫【《雅典學院》】,幾何形狀,創造着秩序;可能是參考了米開朗基羅所畫的西斯廷教堂天頂畫。1510年為教皇尤利二世畫肖像。成功擠入上流社會。

最後的【肖像畫】,拉斐爾接近四十歲。

最後一幅作品【《基督顯聖》】

1520年37歲時因為高強度工作發燒而死,葬于萬神殿。每天墓前有支新鮮玫瑰。

第二集

《塵世樂園》波希 Hieronymus Bosch 1505年

新創造的象征;被關着的畫,需要被展開。沒有人知道這幅畫的确切含義,每個人可以做出自己的解讀。

【《賢士來朝》 善與惡并存】

【《幹草馬車》 希望與殘暴并存】

離經叛道,三部分。過目不忘的細節。将宗教思想用潮流時尚表達出來,貓頭鷹-憂郁,水果,無節制的欲望。????細節與美感,美與所畫之物無關(用同樣的美感畫邪惡之物)。文藝複興相信人定勝天—探索現實世界的新思潮,繪畫中對舊宗教的反思,舊觀念中的善與惡可以被重新诠釋。對于惡魔的描繪源自自然界。Bosch,樹人,身體空殼,畫家本人也在這幅畫裡。Boschvogel,所有鳥群的集合詞,包括貓頭鷹。随處可以見到貓頭鷹,看到人們的罪惡。????用創造的符号表達含義,因為絕對的美感而擁有力量。許多符号,和諧排布在一起。????似曾相識之感,自然與不自然共存,波希認為行為道德主義的基礎在于對自己的深刻認識。如今,這幅畫被視作新鮮生活的象征;“陰暗派”,尋找潛意識,人的本性。獸性與宗教,外界與内心。

男人騎着野獸,本能。

這幅畫受亨德裡克三世委托。當時荷蘭受到西班牙的統治,但實際上直接管理者是荷蘭人,亨德裡克三世和西班牙國王英俊王菲利均為聖母瑪利亞兄弟會成員(波希也是)。亨德裡克三世希望用文藝複興的藝術跳出宗教桎梏,他有龐大有着精美圖書的博物圖書館。

【與波希同時期的祭壇畫】

【北方畫家楊·凡·艾克 1432年祭壇畫,波希出生前20年所畫,充滿細節刻畫,波希以此為創作源泉】

波希Bosch(森林)的藝名源自他居住的小鎮鎮名,荷蘭的富庶小鎮,時常遭遇洪災。他是一個????虔誠的信徒,聖母瑪利亞兄弟會的成員。真名:Hieronymus van Aken, 約生于1450年左右。自畫像

逝世于1516年夏天,聖約翰教堂舉行葬禮,可能是死于沼澤傳染病。他死後名聲鵲起,他的作品被挂在Nassau宮。

1517年宗教改革。亨德裡克三世死于1538年。荷蘭,80年的宗教混戰,波希的畫作是自由天主教複興的産物,福音主義運動是雙方皆贊成的。這幅畫被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虔誠的信徒——所得,其他作品也是。菲利普二世将其稱這幅作品為“草莓畫”。

宗教裁判所,也認為這幅畫無害,《塵世樂園》幸存。

【波希,七宗罪,情欲之罪用有關音器、喂食、肉體表示】

用藝術揭示宗教弊端。

第三集

《基督受洗禮》皮耶羅·弗朗切斯卡 1450年

他影響了“文藝複興三傑”

題材:耶稣受洗,猶太人的淨化方式,為了洗去罪惡,預言世界不日将滅亡。這幅畫是畫家對于福音書原始故事的解讀。但至今不能被确切解讀。

三位一體:聖靈的标志——鴿子;基督複活——擁有希臘諸神的雕塑式軀體;上帝原來出現在畫框上,現已失傳。

????沉重感實際上也是藝術的一部分(相比于輕盈)。

畫面的留白構圖,明亮對比。

背景的景色:畫家家鄉,1412年畫家在那裡出生。胡桃樹。

這幅作品是被修道士委托,政治——試圖聯合東西基督教共同抵禦土耳其,畫作與東正教有關,例如手牽手的天使、人物服飾。

【祭壇畫:耶稣誕生,皮耶羅少時接觸的】

????中世紀繪畫,人物被籠罩在金色;文藝複興,用高山森林,被用作神話事件的場景。

弗朗切斯卡隻有少量作品傳世。無從知道畫家是否信教。

【5世紀為哥特國王所作的塔的天頂馬賽克畫】色彩的變化,中心人物更明亮

文藝複興,藝術家從匠人升為哲學家。

蛋彩,某些物質将顔料粉拌勻,????黏合劑是雞蛋蛋清。顔料的特性決定了作畫方式——顔色的過渡與油畫是不同的,蛋彩必須由淺到深一點點畫出漸變,油畫顔料隻需要調和就可以了;這需要非常細膩的筆觸,線條不可以重疊,因為重疊會把另一條線條破壞。顔色漸變是文藝複興畫家的基本功,蛋彩畫幹的很快。

弗朗切斯卡在創作這幅畫時将天使翅膀上罩上一層半透明的顔色,使其看上去可以透光。

畫中一切被精心布置。畫面兩部分,均有“拱門”(樹幹),以及其他“拱”。

畫家年近30歲來到佛羅倫薩。

【布魯内萊斯基的建築作品,古典主義,用圖畫構建空間(幾何學)——透視,聖靈教堂的草圖】

【馬薩喬,聖母與聖嬰,透視】

????透視法——以人為中心的視覺現實,與中世紀以上帝為中心想違背。

【北方,楊·凡·艾克,名作,不符合透視法】

【弗朗切斯卡晚期祭壇畫作品,中世紀與文藝複興的反差】

《最後的晚餐》靈感源自這畫幅畫《基督受洗禮》

弗朗切斯卡盡管聲名鵲起,卻幾乎不用助理。以數學和繪畫出名。撰寫了有關透視法的數學運算。

【皮耶羅·弗朗切斯卡,The Flagellation,250尺距離,可以據此為藍本構建出建築,展現了空間】

????本集介紹的這幅畫所用的不是原配相框。原相框是對稱的,不成比例的。

????圖畫:十字(寓意十字架);天是圓,地是方,基督是鍊接天與地的力量(在圓形與方形之間)

????背景人物、天使和高山都故意被遮擋——模糊;水中倒影是虛假的,存在距離問題。為基督教義作了隐喻,天堂才為真。

弗朗切斯卡以其壁畫出名。

1492年80歲左右去世,死前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