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到第10集,我隻能說編劇不僅沒幹過銀行,也沒在正經公司上過班。截止目前

硬傷1:戴行,老銀行家,衆人崇拜的對象,銀行資金為什麼不能進股市,不明白嗎?銀行的錢哪裡來,儲戶同意你拿他們的錢去和資本家博弈?同理,陶無忌為科技企業辦貸款,就因為一群碩士博士四個月沒拿工資,這就是個有前途的公司了?還款能力呢?

硬傷2:竣龍,一個被其他銀行強制執行的房地産公司,還需要費盡心思調查?哪家銀行敢批?當然,也可能繞各種圈子,找一家明面上沒有任何關聯的企業,但20億,哪裡找?

硬傷3:田曉慧,入職幾天就能參與做假賬,就能随意一個人留在檔案室?哪家企業這麼管理的?

硬傷4:深茂行的管理架構,趙輝到底分管啥,管審批?還是就管一個支行?如果管審批,那麼多貸款,審批人的意見呢?另,他憑啥安排陶無忌去蘇見仁手下上班?

硬傷5: 趙輝35當副行長,一幹十多年,應該是股份行吧。一方面,輪崗懂嗎?異地任職懂嗎?不可能十多年都在一個地方。另一方面,十多年的副行長,正常收入足以覆蓋大部分治療費用。剩下一點缺口,幹20年銀行了,貸款不會嗎?優良授薪,房屋抵押不行嗎?租2萬的房子?到處欠人情?沒有十年腦血栓想不出這種方案。

其他還有很多,不一一吐槽了。希望國産職場劇能夠正常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