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結論:我覺得您對自己作品自我評價7分是準确的。
1、方勵拿出來說的情感這個點是不準确的,短片裡小芳是一個不值得被拯救的工具人,根本不需要展現愛情線。但另一方面,他提到的李拿打人動機不足還是很中肯的。以現有的鏡頭來看,對于父親的聲望和李拿過往的權威展現不夠明确。應該隻有一段過渡的台詞提到“以前租房的人多大家的都聽我的,現在如何如何”,但這些表達不夠确定。所以對于李拿為什麼打人的動機展示不夠清晰。
但話又說回來,方在看你的作品時忽略了專業制片人絕不應該看不到的信息,是不應當的。
2、李誠儒的話也有失偏頗。您的作品從結構上來看,從人物設定來看,确實不夠新。但是并不如他、如王晶所說的:有太多香港電影的影子、瘋狂的石頭的影子。這世上不會再有完全“新”的電影。但是誠然,新的故事、框架總是比新的技法更容易被發現。
《你好李煥英》從技術角度看太粗糙了,但是五十億的票房紮紮實實。
因為,在觀衆眼裡、在市場眼裡,技法是沒有故事大的。
3、技法和故事哪個更重要?自我表達和大衆觀感哪個更重要?這個答案我也不是很清晰。但想和您探讨,即使如諾蘭的《信條》、李安的《比利林恩》也有許多批評的聲音。誠如你言,藝術追求和大衆觀感是難以兩全的。但是把故事和剪輯做到極緻的諾蘭,在追求新的技法的時候仍然會有批評的聲音;但是著作等身、譽滿中外的李安追求新的時候仍然會有“滑鐵盧”。
就像行走江湖,李安們是名滿江湖的大俠,打了一套自創的新拳還讓看客笑話。那麼如果是技法不夠純熟的小俠呢?如果小俠隻使出了70%的功力呢?
平心而論,你的技術娴熟,沒有什麼問題,但還沒有可以稱為大俠的地步。中外大導演,無一例外都有一手絕活兒,這手活兒他們基本在前三部電影就可以做到江湖無敵。近的比如徐峥的“中年危機”,比如吳京的“家國情懷”,遠的比如諾蘭的“極緻炫技”。
4、您後采提到對自己的短片評分打7分。我認為是恰當的。從僅有的拍攝花絮來看,也許另一位導演的團隊更豪華,也許你們的拍攝遇到了更多的困難。但我從一個普通觀衆的角度,看到了很多段落畫質的明顯不統一,看到了電影色調的别扭,看到了電影字幕及個别直播畫面的極度欠缺美感。也許是你的團隊沒有更多的時間制作,也許是你隻拿出了七分的态度對待這個節目。
5、為什麼長篇大論叨擾?看到了你微博下的些許謾罵,心有不忿。也許《哪吒鬧海》沒有那麼好,但絕沒有他們口中那麼差。
深夜碼字,想和你探讨最後一點:
就是“讨巧型”這三個字。
“相導,你什麼都知道,你什麼都明白,為什麼不使出來呢?”
你的學院經曆讓你有了深厚的内功,但是行走江湖卻總是敗給野路子,為什麼呢?
“因為野路子,行走江湖讨飯吃,他們更知道什麼招最緻命。”
一點愚見:相導,放下身段,放下那點擰巴,走到人民群衆裡去。隻有先成為大俠,才有使出“新活兒”而不被江湖淘汰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