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想到這部電影的評價如此之低,影片從叙事、人物塑造上并無明顯優勢,但均尚可,故事走線清晰可懂,人物形象上老王極其豐滿,給觀衆的代入感極強。在拍攝風格上,導演采用的全時雪景方式讓人感動,通篇鵝毛大雪的畫面看似做作,但拍攝難度極高,你在大雪紛飛中用手中的自動對焦相機拍過照嗎?失焦了嗎?自動對焦都難以操作,更何況是電影拍攝中的全手動操作,大雪場景同樣給觀衆帶來強烈的壓迫感,導演用這種方式巧妙地表述了那個年代人們心中的深重的壓抑。最令人難忘的是通篇的配樂,何美臻女士可能都不到30歲,但是她的創作卻給到整部作品靈魂層面的渲染。“犧牲”、“舊時光”以及“太陽出來了”主題片段的配樂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但不曾想這麼好的作品卻未激起任何社交媒體和輿論場上的波瀾,我想這可能也是現時代以及過往中國的一個通病——對音樂的極不重視。普通中國人在曆史上可能長期處于求生存的狀态中,因此音樂這種精神需求簡而又簡,而當人們富足以後,對于食色以及視覺上的享受需求又遠遠高于聽覺上的需求。不要這麼快的反駁我,你知道“我的祖國”這首歌吧,你會哼唱上兩句吧,但是你知道它是誰寫的嗎?道理是一樣的,何女士作品如此優秀,但可能在曆史長河中,也不會有許多中國人知道她,關注她。真心希望有一天我們中國人可以開始逐漸了解并追求聽覺上的精神生活,但這要建立在每個人基本的物質生活的滿足上,隻有滿足了基本的物質生活,人才有可能開始追求精神生活。所以看文章的你,現在是在“生活”、“跑生活”還是“讨生活”的狀态中呢?
被嚴重低估的電影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