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用一種對于大情節電影分析的方式審視這部片子。

它帶給我有趣的地方相當多。在觀看中很多次截圖來細細品味有意思的對白。

對白方面,首先我覺得和大家産生共鳴的就是女主和男主躺在床上讨論威廉福克納的《野棕榈》裡的那句話:悲傷和虛無之間,我選擇悲傷。男主雖然半聽半挑逗女主,但是他的回答我覺得很深刻,他說悲傷(grief)是一種妥協(compromise)。以現在的我看來,很難得出什麼經驗性的論斷,但我個人覺得會對我人生産生一定的辯證想法延伸吧。以後有機會補錄!

再者是采訪一個有名氣的男人,他的回答妙語連珠,很幽默。談及到裡爾克觀點的時候,他說裡是偉大的詩人所以怎麼說都對(當時會心一笑)。一方面想來确實是這個樣子,另一方面很容易想到之前提及的福克納,讓我感覺到文學推之電影的魅力。

而作為法國電影,被采訪的男人提到美國女人控制男人,但法國女人卻不是這樣的時候,着實是笑了堪稱“地域笑話”。

精彩的對白還有很多,暫時不一一贅述。第二點讓我覺得大為震撼的是跳接的使用。

因為在之前看過達内兄弟的《羅塞塔》,裡面當羅塞塔進車間洗澡又出來的時候使用了跳切。當時跳切轉場其實是相似性轉場,而對比精疲力竭,跳切可以說是胡作非為。有幾處跳切是樂曲不斷而畫面斷,在車上的多個片段是如此。在一小個片段裡多幀多跳也是新奇。但縱覽全片的跳切如果對比起最近二三十年的出現跳接鏡頭的片(個人閱片量來說),我覺得略有青澀,但是作為開創意義絕對牛逼。

第三點是對愛情的探讨。

從劇本設置上看,男主殺人隻是一個不得已推動情節的引子。所謂犯罪片其實在我看來更像是拿着犯罪的殼去講關于愛情的探讨。

一開始男主和黑發女人的一系列場景讓我不知所雲,到後續才知道他倆原來是夫妻。男主和茜寶的對話令人玩味,關于多人運動與愛情的讨論,關于殺人犯和他愛人(情人)之間的戲劇沖突等等很有意思。

最後男主被茜寶揭發,以及男主的因“精疲力竭”而放棄逃走,放棄“隊友”給他準備的車和槍,被警員打到腰部而在公路上踉踉跄跄向遠處走的場景,很詩意。幾個警員拿着幾把槍,不打屁股不打頭顱,偏偏讓他這樣詩意地走向彌留之際。我覺得這個畫面是本片最棒的,沒有之一。

而最後男主癱倒在地上,對女主張嘴的“唇語”,好像是“I LOVE YOU”,但又隐隐和前面他倆在床上嬉戲時的對話照應。最後creep也是和前面被采訪者提到的creep構成了一個call back吧(有一說一感覺沒候麥寫的派翠克那個本有意思)。

很難具體說對愛情的探讨的實際論斷是什麼,但就像聽了一首小曲,喝了一杯紅酒一樣,蘊其神。

看到最後女主的表情結束的時候,我意識到茜寶是一個演技多麼精湛的好演員,而且美得無與倫比。結合她的短暫的人生經曆,突然發現她真的似乎是一個很性情很溫柔而脆弱的可愛的人。salute!

最後标題似乎也是我最近的人生課題吧。雖然說是選擇虛無,但是作為一個悲觀傾向的理想主義者,哪有二選一的權利和本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