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由忻钰坤執導,周冬雨、宋洋、袁弘主演的電影《熱搜》上映。

比起導演前兩部均超過8分的作品《心迷宮》(2014上映)和《暴裂無聲》(2017),5.7分的《熱搜》顯然是一部令人有些失望的作品。

...

熱搜是互聯網時代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很多公共事件的進程中都不缺乏熱搜的參與。它背後的運行邏輯證明:流量是勝負的唯一标準,人心是操弄輿論的必要犧牲品。這早已成為大家的共識,“熱搜”也迎來了通脹時代。

作為最年輕的三金影後周冬雨2023年度第三部作品,《熱搜》在上映前便收獲了不少期待。

...

這份期待肯定首先來自女主角。她的路人緣奇差,長得也不算美,卻在90後小花中沒有對手。盡管《燃冬》和《鹦鹉殺》把人創得七零八落,觀衆們仍舊非常期待她在女性主義作品這種安全牌裡能不能交出一份像樣的答卷。

其次,這部片子在宣傳時便着重強調其現實主義色彩,所謂“咪蒙大戰劉強東”也算是噱頭十足,對此類話題感興趣的觀衆不在少數。

上映第二天,我便去觀看了這部片子。需要提前說明的是,我看過幾版劇本,算是見證了這個項目從劇本圍讀走向院線,因此接下來的影評或許帶有較強的主觀色彩。歡迎理性讨論。

【以下有劇透】

公衆号推文并不隻是一篇文章,是每個環節都精心設計後的情緒陷阱。

反轉不斷、吃瓜不止,對流量無底線的追逐硬核,新媒體業态近在眼前。自媒體大V和資本大鳄是如何極限拉扯的,則是影片對這幾年來成為常态的“輿論反轉”進行的深度解剖,把制造熱搜的全流程都明晃晃地擺在台面上,告訴觀衆探尋事件真相之難。

短平快的類型片技法,争分奪秒交替更叠的對壘節奏,能算得上一份比較工整的答卷。

自媒體主編陳妙(周冬雨 飾)以事業狂人進入觀衆視野,她主導對一起校園霸淩事件的披露,但當事件主角張小穗跳樓後,她收到了張小穗寄來的個人陳述。由此,陳妙化身正義使者,堅定不移地探究真相,最終把恒世集團老總送進監獄,還張小穗以公道。

可以說,這部作品從自媒體的角度為下沉市場的觀衆展現了輿論被操控的全過程。

裡面的手段還是比較當下的,比如短視頻病毒式傳播、生活号的軟廣、直播預告等。這比較好地調和了“公衆号”這個有些明顯有些過時的自媒體平台(2023年早就不是公衆号的時代了)。至于為什麼強調“下沉市場”,是因為台詞裡常常蹦出很多專業詞彙,或許可以起到一定的科普作用。但其實,隻要有非常基礎的傳播學知識,或者稍微對媒體、新聞等略有了解的人,都會明白這裡面涉及的概念都稍顯粗陋不乏生硬,比如沉默的螺旋、烏合之衆、媒介議程設置等。

...

此外,這部作品的主題設置和拍攝調度有一些巧思。

刻畫的“性掠奪”“性剝削”現象,與散發的、個體的性侵不同,已然形成了一個産業。一批職業機構的女學生,在老師多年的組織誘騙下,成為集團老總的玩物。

影片直到最後,老總的正臉才在藍底白字的警情通報後出現,頗有種《大紅燈籠高高挂》的隐喻色彩。

好話說完,先禮後兵。這部電影在我這裡并不合格,或者說,與我的期待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無論将其作為現實題材的作品,還是女性主義,又或者隻是職場劇,都存在着比較大的問題。

毫無職業魅力的主角

首先,拍攝者(包括導演調度和攝影審美)炫技意圖很明顯,但構圖、鏡頭語言上卻很低級。

很難想象在2023年還用一個咖啡杯上留下女主角的口紅印來塑造精英感——拜托,35塊錢的國貨品牌都能夠做到不沾杯了。

...

創作者對于精英階層的理解太過于簡單了,紅色特斯拉的廢鏡頭出現的次數簡直讓人懷疑是不是植入。塑造角色用到的蒙太奇手法很多又很廉價。

即便刨去這一點,主角也是一個毫無職業魅力的人。這一點非常緻命。

所謂“職業魅力”,就是這個主角也許在旁人看來是怪人,但卻能夠在專業領域内大放異彩。在這種情況下,性格上的缺陷反而會提供反差萌。比如《法醫秦明》,張若昀飾演的秦明肯定稱得上怪人,但他确實能夠借助極其專業的法醫知識和非常敏銳的職業嗅覺,為案件偵破屢立奇功。

...

然而在《熱搜》裡,女主角陳妙直到影片結束,也并沒有展現她之所以能夠一直寫十萬加的具體能力。

導演異常鐘愛一種爽文式的拍攝手法,即一篇推文發出去,群衆們就會在第一時間被感動(煽動),然後瘋狂轉贊評,熱搜不買而來。

先不說一天之内有多少有意思的事情會分散注意力,能夠煽動情緒肯定不隻是靠标題啊!再者說,影片完全失真的地方在于大衆太過于在乎陳妙這個角色,網友的情緒哪有這麼好抓?

此外,作為一名媒體從業者,最最基本的素養就是做事實調查。換言之,媒體從業者對抗強權、幹翻資本,應該是用翔實真相和嚴謹調查作為最強後盾。

...

可是在影片中,陳妙寫第一篇以霸淩為主題的推文的時候,就沒有做基礎調查。在這裡我可以理解是為了給她一個吃人血饅頭的初始人設。

但是,後面她依舊沒有做基礎調查。盡管她去了學校,但是什麼都沒問出來,所有東西都是處在一個合理懷疑的階段,甚至并沒有找出第二個受害者。然後她便言之鑿鑿地開始“揭露真相”了。這與第一次的行為沒有任何的本質區别。

觀衆站在上帝視角,自然明白事實如何,但角色決不能如此,角色要得知真相得通過調查啊。網民的情緒之所以會被誤導、正義感之所以會被濫用,不就是因為沒有調查、斷章取義嗎?

作為一部諷刺互聯網時代輿論會被操控、真相很容易被埋沒的影片,主角恰恰是一個破壞輿論生态的人,不可謂不諷刺。可以說,這樣塑造的角色,既不尊重媒體身份,也不尊重事實真相。

也許有人會說,主角是自媒體工作者,她不是調查記者,沒有采編權。但是,她難道就隻能用電影裡面呈現的方式去對抗嗎?難道不能作基礎的事實确認嗎?難道不能把料給到專業的記者或者和他們合作嗎?

退一萬步講,難道能說因為大環境很差,所以隻能以魔法打敗魔法?

稍顯荒謬了。毒樹之果必定有毒,沒有事實調查做支撐的推文隻能是文字垃圾。

人不能既要又要,主角也不能既要當正義的真相傳播者,又要當強有力的輿論操控者。

經不起推敲的故事線

錢鐘書說,對于醜人,細看是一種殘忍。我本不應該追究這麼多細節。但影片畢竟自稱為現實主義題材作品,那還是站在這個角度談一談。

...

相比更早些上映的《不止不休》,《熱搜》的背景更新,短視頻與當下的時代情緒按理來說更加接近。但是,《不止不休》好歹還在講媒體行業的事情,觀衆确實可以換個角度看待報社記者。但《熱搜》明顯帶有美國類型片式的水土不服,傳統媒體的集體失聲顯得那麼不切實際。

...

影片最嚴重的問題就是主角的轉變動機不足。

我不太理解上一場戲還在為了熱點不顧人死活的主角,為何幾分鐘後就能化身正義使者,并願意付出如此沉重的代價,隻為一個陌生人讨回公道。一個人并非不可以為理想付出很多,而是前後行為不統一的話,所作所為就很難讓人共情。

...

而且,媽媽說一句話之後立刻變得勇敢這種橋段真的太老土了。

前有《張桂梅》主創不相信一個女性的信仰能有補天填海的力量,後有刻畫媒體從業者的主創團隊并不相信女主角對職業理想的渴望能夠讓她成為一個偉大的人。就非得加上丈夫或母親等外在的情感力量,除了弱化女主形象、降低内驅力之外,還能有什麼用呢?

...

其次是操控輿論的手段低端且拙劣。

在影片裡,公衆幾乎沒有正常人,都是臉譜化的假人。霸淩的地點就發生在衆目睽睽之下,當一個事情成為全民關注的大熱點時,周圍這麼多人竟然沒有一個人站出來,竟然沒有一個人去其他媒體爆料。這是很不合理的。

而且,從“春山學”事件足以見得,當代網友的信息挖掘能力是非常強的。這麼大的社會熱點事件,怎麼會不引起大量關注?怎麼不會有各方參與進來提供各種佐證?隻有陳妙會蹭熱點嗎?

...

還有就是女主父親上節目那個環節,演員演技又過于浮誇了,幾乎把“吸女兒血”這四個字刻在腦門了。手舞足蹈地控訴女兒不給撫養費,企圖讓女主人設崩塌,這種手段實在算不上高明。參照毛曉彤的遭遇,在女性主義思潮影響的當下,大家心疼女主的可能性比較大。

最扯的是對于反派的塑造。

...

露在外面的反派袁弘太弱智、太容易緊張、太親力親為了。出場也給到的是一個俯拍,根本沒辦法讓人感受到這個人物角色的分量。

後面看下去更覺荒誕——恒世集團才三個人是嗎?

裡面的壞人符合你對壞人的一切想象,主角團勝利也隻是因為反派蠢而已。

...

其實,能夠靠輿論扳倒的,隻能是文娛相關或者是小人物。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劉強東和國内的娛樂環境有什麼關系,一個mcn老闆根本連近身肉搏的機會都沒有。

影片對有錢人的刻畫還不如郭敬明,沒有一點點風險把控意識的反派并不能豐富這個角色的信服度,因此連“寄托下沉市場的情緒”這個訴求都無法完成。

反派塑造就不說不豐滿了,可以說标簽化的程度跟裡面的sm工具一樣赤裸,淘寶買家秀都不會這麼直白。

...

總的來說,壞人壞的動因也很模糊,似乎是因為性可以指代權力,因此選擇了性,并不指向具體的真實社會土壤。缺乏灰度,因而沒有張力。

并不落地的現實主義

最顯而易見的問題是,把一切罪過歸咎于資本。

雖說不少現實主義作品都會犯這種毛病,但這部戲轉移矛盾、粉飾太平的傾向還是有點嚴重的。豆瓣熱評質疑這部片與《斯隆女士》的相似之處,但我想說,斯隆女士的犧牲是實實在在的(以身試法,最後坐牢去了),《熱搜》裡的犧牲就是主角從此退出媒體行業而已。

...

真正的犧牲是一個女學生通過色誘位高權重還偷拍老總、老奸巨猾但電腦沒有密碼的二把手獲得關鍵性證據的。

女主默許女生獻身的情節非常讓人不舒服。

救貓還是救畫?救一個人還是救五個人?有種知識分子杞人憂天式的殘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不想着苦自己的心志,不想着餓自己的體膚,天天想着怎麼犧牲别人。

...

或許換個職業會好一些——換成一部刻畫公關行業的電影。專業對口,為扳倒資本家而操控輿論,毫無底線地公開隻對自己有利的證據,也并不負擔調查真相的責任義務——一切就都說得通了。

但這些割裂的行為缺偏偏都要放在一個自媒體工作者身上,既沒有亦正亦邪的人物魅力,也沒有感人至深的人物弧光。

...

再者說,其實這種“孤膽英雄”的故事,是不是已經過時了呢?

這種叙事傳統可以追溯到盜火的普羅米修斯、綁架死神的西西弗斯,那麼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這種故事内核是不是過于西方了呢?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倡導的也并非是孤膽英雄,而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抹殺、淡化社會各界的幫助,非如此不能體現主角之遺世獨立、力挽狂瀾,這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傳統儒家精神難道不是背道而馳嗎?

...

再往深一步說,深化主角、臉譜化貶低配角,這樣的塑造手法隻讓我們恐懼黑暗,并不能指引我們向往光明。

當我們在做一件低經濟效益的事情時,我們默認我們将是形單影隻、孤立無援的,即使這件事是正确的事情。這會使我們同時喪失兩種力量——相信的力量、團結的力量。

我們不再相信得道者多助,隻有創造經濟效益、隻有做出成績,别人才會投資你,而不是我在做一件對的事情,所以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你。

出于趨利避害的本能,我們将越來越習慣于被動地忍受不公的對待,因為我們認為我們個人的力量是薄弱的,而不是主動去做一件正确的事情,即使微不足道。

...
結語

“周冬雨”仿佛一個女性主義的隐喻。

迫切需要轉型的她,像極了擔心即将邁進30歲大關而去瘋狂相親的當代女性。影後的舊腳本不忍舍去,好演員的新腳本又撿不起來。《熱搜》是她押寶新導演的一次嘗試,但失敗了,她的個人特質幾乎完全無法服務于這部作品。

導演當然知道女性主義是一個大盤子,想成為下一個陳思誠的想法太司馬昭之心了。野心暴露無遺,能力卻有限。

很多東西太直白了、太别扭了,幾乎可以說喪失了前兩部片的靈氣。他的作品還是屬于類型片,隻是因為窮給人一種藝術片的錯覺。這部片子的撲,不知道是能力問題還是态度問題——也搞不清楚哪一句更像侮辱。

盡管我認為,隻有女性主義的作品越來越多,我們才有挑的餘地。但我還是想說,女性主義的錢不是這麼好賺的,起碼要講一些女性想聽的順耳的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