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影片《健聽女孩》小衆故事講出了大情懷,比較關心的兩個點:1,是該片為什麼會得奧斯卡最佳影片,2,作為翻拍電影,據說版權費為2500萬美元,可謂給全世界上了一課,一個好故事到底值多少錢?
  1,首先來探讨第一部分,個人認為該片得獎是實至名歸,昨晚看了一遍,剛才又看了一遍,先簡單叙述一下故事:
  主要講了一個家庭,其中父母,哥哥都是聾啞人,女主(妹妹)卻是視聽正常人,由于家庭特殊,女主備受同學嘲笑,而她自己也感覺很不自在,需要作為傳譯員,負責家人跟外界的溝通交流,同時家人三個是一體,而她有時會感到和家人格格不入。
  由于喜歡上一個男生,在學校她報名上了合唱團,得到了老師的器重,想培養她上伯克利音樂學院,而她本身就非常喜歡唱歌,但是家人并不是很認同和支持她。
  于是各種矛盾,煩惱接踵而來,女主又要兼顧家庭,又要按時上音樂課,得罪了老師。
  男生将女主父親不夠體面的說話,講給了同學聽,女主成為了女同學嘲弄的對象,女主選擇跟男生絕交。
  同時,作為捕魚為生的家庭,由于被商人過度壓榨,女主一家決定成立商社單幹,無形中又加大了女主的工作量。
  在自己的音樂夢想和家庭責任的矛盾中,女主和家人争吵起來,選擇跟向她道歉的男生約會,沒有跟父親出海,導緻了家裡的漁船被扣,執照吊銷,面臨罰款。
  女主非常後悔,決定放棄音樂,專心輔助家庭。
  一次學校的演唱會,讓女主家人感受到了孩子得到了大衆的尊重和認可,同時女主非常喜歡唱歌。
  家人選擇讓女主去追求自己的音樂夢想,同時放開了作為聾啞人的束縛,努力融入到正常人的圈子中。
  女主考上了伯克利學院,獨自去面對新的人生挑戰。

看似很簡單,很小衆的故事,但是該片做得非常到位,精準,亮點很多。
  當然最大的亮點在于故事本身,設定為一個聾啞家庭,其中隻有女主一人是視聽正常人,同時女主追求的又是音樂夢想,這就是該片最大的獨創性,與衆不同的地方,所以人家版權費買了2500萬美元(後面會詳細分析)。

  其次的亮點,在于整個故事架構的整體設計,編排,整部電影的立意和思想主題是講關于個人,家庭和社會,如何尊重和理解的問題,這就是大情懷了,因為現代社會的構成無非就是個人,家庭,其他人,其他家庭,整個社會。
  不同人,不同家庭,個人與社會如何融合,如何溝通共存,是無法回避的永恒話題,涉及到每一個人共性的大情懷。
  奧斯卡電影就是以思想性,内涵哲理,引人深思著稱于世,所以從此角度來看,該片得奧斯卡獎完全符合評判标準。
  所以該片不僅僅局限于一個女孩的成長,一個家庭之間的矛盾,還花了很多筆墨構置了女主一家跟其他人,其他家庭,乃至整個社會如何解決分歧,矛盾,融合溝通的設計。
  層次感非常分明。
  因此為什麼《少年的你》得不了奧斯卡獎?因為格局太小,隻局限于一對少男少女之間的關系,即使是校園欺淩的題材也沒有思想内涵上的哲理引申,雖然是好電影,但是确實火候未到。
  相反《健聽女孩》則不同,她有很多意猶未盡,引人反思的點,比如,重點講了如何尊重他人,你連如何尊重他人都做不到,又如何能得到别人對你的尊重。
  其中老師對女主,就存在如何尊重他人的沖突,老師器重她,培訓她,但對她并非理所當然,她不能以自己的家庭問題,去忽視老師對她的付出。
  同樣女主和男生的矛盾,同樣在講男生沒有尊重她,尊重她的家人,讓她受到了傷害,必須讓男生得到反思和教訓,解決矛盾。
  而女主和哥哥之間,恰恰是一種反襯的處理結構,哥哥對妹妹是非常尊重的,不想因為自己的殘疾,造成對妹妹的困擾,影響了妹妹的前程。
  同時哥哥對家人把他當成殘疾人,當成嬰兒,需要妹妹的照顧,非常氣惱,認為家人和妹妹,包括外人缺乏對他的尊重,該片設計了哥哥不需要妹妹相陪,自己和正常人喝酒,同時跟侮辱他的人打了一架的情節,來表達作品的立意。

而該片的重頭戲,就是父母和女兒之間的矛盾,同樣涉及到了彼此尊重的矛盾,我們很多家庭往往是家長制,父母将兒女當成私有産品,而不是站在兒女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用胡适的話來講,就是應該給子女獨立之人格,這才是父母對子女最大的尊重。
  該片從父母從需要女兒,依賴女兒,到一步步理解女兒,給女兒對未來自由的選擇,從而達成父母和女兒之間融合,也是很大的亮點,非常出彩的地方。
  而女兒抱怨父母自己沒有融入社會,去真正感受外面的世界,而是過度依賴她來作為橋梁,工具,也是拿捏得非常到位,精準。
  不但有生活氣息,而且非常有深度,存在對社會現象得思考,就如,我們古代有“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愚孝觀點,這跟現代文明理念是有很大沖突的。
  該片最後的結局是,父母理解了女兒的訴求,自己跟外界溝通,融入正常人的社會,擺脫了對女兒的依賴和道德綁架,也是該片想要表達的最終立意和思想主題。讓人意猶未盡。

最後,衡量一部好電影的标準,一定要是渾然一體的藝術品,整部電影是一個工整完美的整體。
  個人雖沒有拉片,但是該片的邏輯嚴謹,條理清晰是非常明顯的,叙事角度一是女主(露比)一家的命運和成長,另一面是女主的的命運和成長,因此雖然各種矛盾沖突非常之多,但是故事主線清晰,緊緊圍繞思想主題,有層次的架構故事,體現了編導很高的掌控力。
  同時該片又可以作為音樂的行業參考,幾首歌曲非常經典,耐聽,又非常貼切的诠釋了該片主題,具有很高的藝術性,确實值得我們電影人去學習和借鑒。
  所以說,該片得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确實是實至名歸。

 2,第二部分,重點探讨該片2500萬美元版權費的話題,因為個人正好有一部電影故事,被公映的院線電影侵權(抄襲),正式起訴中,并索賠800萬元,目前仍在一審階段。
  該片是翻拍法國的一部電影,某某一家,原片沒看過。但是獨創性是非常明顯的,應該是獨創性的人物關系,以及獨創性的核心表達(故事核)。
  前面已經提到過:一個家庭,除了女兒,其餘都是聾啞人,而女兒追求的又是音樂夢想。
  這就是足夠具體明确的表達了,這個故事最值錢的地方,2500萬美元就是買了這個。
  因為假設,2500萬美元買的是整個故事架構,細節橋段,以及作品立意,相信該片不會得奧斯卡獎,因為你沒有自己的東西了。
  而在好萊塢是推行電影工業化,可以理解為流水線操作,即你有一個好的故事核,人物關系,後面的制作僅僅隻是技術問題,關鍵是你獨創性的故事核,人物關系想不出來,可遇而不可求,也是一部電影最值錢的地方。
  這跟科學專利是基本類同的道理。

翻拍和抄襲的區别僅僅存在于,是否經過原創的同意,是否支付了版權費,以該片為例,就是是否付了2500萬美元的費用。
  反過來說,該片假設不付2500萬元版權費,而是拿原作改改弄弄,模仿,山寨一把。
  從法律的意義上也未必能構成抄襲,就如将聾啞一家,改成哥哥和妹妹都是正常人,父母是聾啞人,或者改成妹妹追求的不是音樂夢想,改成體操或遊泳。
  同時隻要故事後面的發展有所不同,抄襲就未必成立,自然能賺到大錢了,因為成本就減少2500萬美元了。

  但是這種電影别說得獎了,即使僥幸得了奧斯卡獎,也隻會淪為全世界的笑柄,因為失去了尊嚴和體驗,失去了對原作的尊重,而該片的主題恰恰在說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和理解。
  是不是非常可笑?

  從奧斯卡的得獎影片來看,評委們對翻拍影片并沒有戴“有色”眼鏡去衡量,像綠皮書就是翻拍,《無間道風雲》翻拍了《無間道》,該片同樣為翻拍法國電影。

  這恰恰體現了全世界電影權威們對電影原創者的尊重,給全世界電影人以引導,提供一個健康的原創環境和土壤,而對抄襲者則零容忍,讓其成為“過街老鼠”。目的都是為了營造良好的創作環境,讓更多有才華和天賦的作者參與進來,給世界民衆創作出更有趣味性,藝術性,思想性的佳作,豐富百姓的文化生活和品味。

 以個人的那個實際案例來說,從我正式起訴至今,已近兩年了,其中立案時間約2020年9月,後因管轄權異議,從蘇州移送到BJ朝陽,經過2021年11月第一次,以及2022年3月的第二次開庭,目前初步定在2022年6月再次開庭。
  被告方共十幾家,其中就有剛遞表港交所的樂華娛樂,以及愛奇藝,還有一家是有央企背景的影視公司。
  而後者的代理律師,是位女同志,在今年3月的庭審中,發了一通感慨,大談了一下情懷,讓我感覺非常好笑。

  大緻意思是:他們公司(有央企背景)在影視投資時,看了對方幾萬字的劇本,非常慎重的經過了投資決策,現在就面臨被我起訴,且就是幾千字的電影故事,要索賠800萬元,覺得有點難以接受。

  我沒有當庭提出意見,因為認為對方作為一個專業律師,不合事宜,這完全是在閑扯,浪費大家的時間。

  後來在補充材料時,我也想寫一段感概,談一下情懷,作為對該律師的回應,後來還是放棄了。

  現在借着該片影評,發一段自己的感想。
  1,首先,作為一個專業律師,确實應該盡力維護當事人的權利,但必須有一個前提,你應該先講證據和事實,我方舉證了8處獨創性表達,被對方電影侵權,對方十幾家公司,有足夠的時間和人力,去提出質疑,反駁,但是很奇怪,迄今為止,對方沒有對我方的舉證提出任何一項有異議的地方。隻是強調了對方電影原劇本早就有之,當然我方提供了對方電影相較于原劇本,已經做了針對我方作品的系統性改動,并列表詳細一一說明,認為對方以此為由,推翻我方原有舉證,證據不充分,對方也無提出任何異議。
  即在你沒有充分證據,證明你沒有侵權了我方作品,去當庭發這種感概,是不合時宜的。
  為什麼?侵權行為,意味着對他人造成了實質性的傷害,在這種前提下,去談及自己的感受和訴求,非常可笑。
  2,同時,我也非常理解這位女律師的感受,如果對方隻是投資方代表,而非律師,個人還會非常贊同,因為以我們現行規則,慣例,投資方投資的電影,如果涉及抄襲他人作品,都将共同承擔侵權責任。
  但是反過來說,從長遠來看,作為有央企背景的影視公司,就更應該嚴格自律,共同約束市場中的“害群之馬”,對侵權(抄襲)者從嚴處罰,加以法制威懾,從而營造良好健康的影視投資環境,使得在将來的影視投資中,減少風險隐患。

  反之,如果讓抄襲者能投機僥幸逃脫,或者隻得到違法成本很低的制裁,隻會讓更多的人敢于有樣學樣,擾亂正常原創環境,則投資方将來面臨的投資風險會更大。

 因此,作為有實力的資方,如果今後仍有長期投資内地影視項目的戰略規劃,從大局觀和長遠目光來看,應該感謝有像我這樣,敢于不畏艱難,勇敢用法律武器維權的原創者。
  如果隻注重短期利益得失,就兩說了。

  回到該片影評,優秀的電影,特别是能得奧斯卡獎的作品,必定是兼具趣味性,藝術性,思想性的完美整體佳作,做到叙事,傳情,寫意的有機統一,缺一不可。

  目前内地電影,大部分隻是在叙事上能勉強及格,但在藝術性和思想性上能出佳作的電影,少之又少。

  何為藝術性和思想性的有機統一?以該片為例,作品想要表達的立意是:不同的人與人之間首先需要學會尊重和理解對方,然後才能得到對方的尊重和理解,不管是面對你的至親或陌生人。
  但電影不是簡單的說教,你要把這種思想主題,通過特有的,與衆不同的人物和故事作為載體,形成一個整體,來诠釋給廣大受衆,讓觀衆能自己體會和提煉出你的立意,這才可稱之為有藝術性,且你的故事和人物必須新穎别緻,讓人耳目一新,不能俗套,流于形式,即要有你獨創性的東西。
  所謂藝術,即要來自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廣為人知的東西,你再去重複一遍,這就不能稱之為藝術了。
  反之,你是非常狗血另類,獨創性很強,但完全脫離了生活,當然也不能說有藝術性。

  所以為什麼說創作難,原創難?一部作品的價值,不是由你的字數多少,内容長短來決定的,否則的話,長篇小說永遠比短篇小說優秀,電視劇永遠會比電影好看了?但事實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我們說來自生活的好故事,已經被我國人民想了幾千年,又被全世界的人才想了無數遍,你在這個基礎上,又要想出既有獨創性,又有商業性,還有藝術性的好故事,确實是可遇不可求。

  所以奧斯卡對翻拍電影不感冒,也就能理解了,本身電影就是團隊合作的結晶,很難說一個人,既能想出好故事,又能做好導演,又具備制作能力,美術,作曲一把抓。

  那該片的成功在于,片方看中了原版電影的好故事,花了2500萬美元買下版權,然後加以改編,又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表達,使之成為優于原作的電影,得了奧斯卡獎。

  而且必将成為好萊塢影史上的一段佳話,成為今後影視圈運作的楷模或标杆。

  就像現在,内地為什麼好電影少,本質上還是各自為政,作坊式的運作為主造成的,有錢有能力的大佬,缺乏對電影藝術性和思想性的鑒賞力,所以隻願意買大IP,大流量的小說去改編電影,但是大流量的往往都是長篇網絡小說,大部分是不适合改編成電影的。
  相反有才華有天賦的作者,即使想出了好故事,也找不到好買家,關鍵還是各方對好故事,好電影缺乏共識,衡量标準模糊導緻的。

  再加上圈内對何為抄襲,借鑒,模仿,山寨?認識模糊,結果就是買家不願意去化大價錢去買好故事,打擦邊球多省事。

  沒有優秀的人才去原創好故事,怎麼會有好電影?

  所以《健聽女孩》的這種标杆性運作,個人是非常關心和欣賞的,希望能對國内影視起到正面的導向性作用。

  當然,能得奧斯卡獎,還在于電影本身質量過硬,就舉一個簡單的情節設計,來說明該電影故事架構的層次感。
  女主和男生一起遊泳,跳崖的次高潮設計,同時這個情節又是女主和老師矛盾的發展階段,女主和家庭矛盾的發展階段。
  該片的設計安排為,女主由于兼顧家庭和學音樂,屢屢遲到,受到了老師的責備,認為她缺乏對老師的尊重,且沒有勇氣去嘗試新的挑戰。
  女主由此跟家人發生争吵,沒有随父親一起出海捕魚,同時男生像女主道歉,對不尊重她家人的行為,希望得到她的原諒。
  女主就帶男生一起去了湖邊,同時用了蒙太奇的手法,設計了父親,哥哥由于缺少女主的幫助,導緻困境的局面。
  把家庭責任和追求自由的矛盾用影視化诠釋出來。
  同時設計女主要求男生和她一起高台跳水,才能完全原諒他,在此的跳水,又應接了老師責備她不敢嘗試的發展。
  同時,男生願意陪女主做這麼危險又唐突的舉動,也在诠釋整部電影的主題,不同人,不同想法,不同生長環境的人,如何尊重,如何理解,如何溝通,需要自己作出改變,人物成長,所以這個設計,就是男生支線(或副線)的高潮階段,兩人達成諒解,相愛,而原本兩人是有很大的隔閡的,有點老師拉郎配的意味。
  但這個矛盾解決了,更大的女主和家人之間的矛盾卻激化了,所以人家故事設計德多麼精彩,多麼好看,多麼有層次感。
  細節決定成敗,一部電影,你一個細節拖拖拉拉,水之又水,毫無層次,看了就索然無味。
  反之,你吃一塊蛋糕,感覺有巧克力,細品,感到還有檸檬味,吃完了,突然發現,有大量的杏仁回味,不用想,這肯定是塊好蛋糕,做的師傅一定是個高手。

  看電影,其實是一個道理,你要信息量大,有層次,看後讓人有回味,突然又恍然大悟。
  而不是用簡單又低俗的情節設計,去博取受衆低價又乏味的眼淚和笑料,仔細一回味,感覺自己被人愚弄了一大把。
我們說原創難,但其實又不難,隻是你需要用心去創作,所謂匠心之作。
  一個女孩追逐音樂夢想的故事,是一個俗套的故事。
  一個家庭中都是聾啞人,但隻有女孩是視聽正常人,并去追逐音樂夢想的故事。
  就是一個好故事,怎麼好?光版權費就賣了2500萬美元。
  所以創作其實并不難,關鍵你要付出你的努力去堅持,去學習,去觀察,然後創作出屬于你自己的好故事,區别于全世界的,與衆不同的故事。

  得奧斯卡也不難,隻要你願意化2500萬美元先去買個好故事,然後在這個故事中找到屬于人世間最共性,最共情得部分。

  因為不管是聾啞人,還是正常人,都有共通的部分,對于家人的愛都是一樣的,最真誠,最無私的,不能說富人,或窮人,聾啞人和正常人對子女的愛,誰多一點,誰少一點,誰愛得更深一點。
  同樣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總是存在異類的地方,因為這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摸一樣的人,即使是雙胞胎,也會有性格上根本性的區别。

  找到了上述的共性部分,将人物和情節,精心架構成一個故事,完成影視化,就能得奧斯卡獎了,所以說其實也不難。

  我心中的啟蒙老師的一句話,一直記憶猶新,我們搞原創的,面對的都是一張白紙,沒有誰會比誰更有優勢或特權,你有再多的财富和權力,對你原創一個故事,幾乎毫無作用可言。

  當然,整個原創市場的環境和土壤是非常重要的,這點不去展開了,反正我的這個侵權案例隻要勝訴了,我就會緻力于去做科普何為抄襲的技術性推廣工作,目的也是為了營造健康良好的原創環境,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最後給該片打分,自然是100分,五顆星,對于渾然一體的藝術佳作,我從不會吝啬于自己的溢美言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