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則影評是寫給多年後的自己以不要忘記如此真實的故事
相信對于任何一個看完安多第一季和俠盜一号的觀衆來說,對于安多最終季的期待一定是達到最高的,而它在我看來完全超過了我的期待,尤其是在人物的刻畫之上。
先從我覺得做的很完美的人物說起。首先便是Syril,兩季的時間發生在他身上的事足夠真實又足夠令人可憐。家庭在他身上寄托的對于上層社會不切實際的夢想,自己心中為大業服務的一腔熱血,對于宏偉叙事的執着和由此誕生的對于權力的狂熱。這一切不但毫無違和,甚至讓人覺得他就該如此,因為我們已經在曆史或生活中看過無數類似的人了。而提起他也就不得不提到Dedra,他們如此不同卻又如此相似。Dedra作為Syril對于權力和帝國具象化的投射,而Syril又作為Dedra攀登和享受自己權力的工具,他們的感情早就十分扭曲了。他們愛的完全不是對方而是另一個虛無缥缈卻又時刻在召喚自己的欲望的影子,所以Gilroy在第二季裡面安插的諸多“typical”的感情戲在這兩個人物的襯托下是更加的别扭,當然也更真實更有趣,很喜歡。他們兩人的結局也是處理的非常好,Syril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可能才有些許感受到宏大叙事的虛假,但早就晚了,他過去的經曆已經不允許他再在此之上有任何選擇的餘地,被時代裹挾的人死在了洪流中。而安多同時也将他的死投射到了更廣的範圍上,一個讨厭又真實的母親,一個委婉的愛,一個不可能的夢想,一個家庭,所有的這一切在科洛桑的某一個不起眼的高層中但随着不斷繼續的謊言化為灰燼。這一部分的處理實在是完美。而對于Dedra來說,她的人物從頭到尾沒有一絲的動搖,不斷地攀登不斷地為帝國創造價值是她最崇高的熱愛,這種瘋狂也導緻了她最後跌入牢中。我很喜歡的是她不斷的在不同場合面對不同的人,上至Krennic下至Syril母親,所展現出的高人一等的态度。對于她來說,她相信的是如此正确,她所做的是如此必要,這種癡迷讓她想要貪婪的從Luthen身上享用成功,但也正是這種流淌在帝國所有人身上的自大,讓她咽下苦果。從這兩個人的身上能看到關于體制的讨論實在是太全面又太真實了,對于他們我很喜歡一句話:每個人都是自己故事裡的英雄。對于他們來說所做的一切不僅正确而且必要,或許在這途中有人能感受到一絲悔恨,但作為人我們是不可能接受自己前半生都走在錯誤的道路上的。通過他們的結局我們也可以看到,隻有很少人能從體制或者思想方式中真正的逃離出來,多少家庭會被摧毀,多少罪大惡極的人卻到死也認為自己是無辜,我們是不會知道了。他們是對帝國這樣一個體制的意向的很好的反思,也是對于我們一個長久的提醒,永遠要認識到自己所處的位置,永遠要思考正确的道路是不是真的就在眼前,觸手可得。
同時一體兩面,Luthen的反英雄人物的塑造也是做的幾乎無可挑剔。作為叛軍Literally的背後創始人,或許在安多公布前誰也不會想到這樣的人不是像Mothma一樣喊着口号就能團結大家擊敗邪惡的如此一個Cliche的事情。Luthen的反叛是因為厭惡和憤怒,而不是對于自由的追尋,他想擊敗帝國的意願遠比他想帶給人民共和要強的多,如此一來其實也不難理解他在安多一二季裡面的所作所為,一切都可以被犧牲,一切都是消耗品,包括他自己。他無疑是一個很有作為的人,他的犧牲不計其數,他的偏執也帶給了他許多肮髒的勝利,他自信但從來不驕傲,他也明白在能成功之前他早已不在,自己所做的不過是一次又一次失敗的嘗試。這就是對于一個革命家最好的刻畫了,沒有口号隻有作為。而寫到這裡忽然想到,或許帝國最需要也是Luthen這種人,他有着一個鐵腕反派最需要的特質,卻從來不知停歇,從來不會去享受勝利,而帝國如此一副好牌玩的稀爛的原因恰恰正是從皇帝到Dedra這樣的職員無不驕傲自滿,要是Luthen能做到塔金的位置,事情很可能就不一樣了。故事的最後,Luthen自殺未遂,而Kleya以女兒的身份去圓了自己弑親之人的願望幫他終結了自己的生命,如此drama,諷刺卻讓人動容。對于自己信仰的追随早已超脫了所有這一切。
榮譽提名Krennic,我好喜歡他的聲音,這種黏糊糊的說話的方式簡直是太适合這麼一個二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形象了,在俠盜一号裡被維達掐被塔金炸,在這一季裡終于是能演的又驕傲又霸氣側漏一會了。
榮譽提名Ghorman上的所有人,雖然篇幅并不長但作為星戰曆史上最好的四十分鐘無需多言。
榮譽提名K2,最後三集每一句話都很好玩也不違和,很好的接上了俠盜一号的叙事風格,很喜歡。
同時也有很多刻畫一般的人,首先就是Andor本人,用了一整季的時間他的人物形象居然是沒有一丁點的改變是我沒想到了,雖然十二集最後演的很好,但要是第一季硬接上俠盜一号也不會感覺特别沖突。他曾經一腔熱血,經曆了一堆東西還是一腔熱血,好吧。其次是Luthen的小夥伴們,篇幅少,人物形象呆滞,Wilmon和Saw和Dreena經曆了那麼多居然還是看不出來這個人和之前有任何區别,有點顯得浪費了,Brasso也是三集用完即棄,确實能展開說的不多了但還是感覺少了點什麼。Bix的人物弧光也是怪怪的,雖然最後有孩子對于Hope這個星戰主題的call back還算不錯但也就是有點不至于了,不管是炸Ghorst戰勝心魔還是自己因為孩子離開都很刻意,雖然銀幕表現力這兩部分都做的很棒但依舊是細想的話這樣一個Bix是一個很怪的人物,參與了太多卻又沒什麼參與感,除了感人之外删掉也罷。最後就是ISB的所有人,很難想象在一艘殲星艦百萬白兵的情況下如此最高級别的行動卻總是之放個位數的人員,一炸就跑一打就倒,我看Kleya要是想直接給Krennic殺了也不是沒有可能,可能是設定崩壞吧但每每讓主角這樣子成功都感覺勝之不武隻能尬笑。Partagez最後伴随着Nemik的自白自殺很有帝國的毀滅的味道,表現力也非常的不錯,隻是相對來講這麼一個重要的人物還是太過工具,Krennic在和他單獨說話時叫他Leo還是讓人總想他們以前一起經曆了什麼事情,不過可能再也不會知道了。
寫到最後腦子裡一直浮現着斯卡裡夫爆炸時Andor看向鏡頭的最後一刻,想說的太多卻又隻能沉默。或許你會想起Maarva對于地域紐帶的高呼,或許你會想起Luthen在黑暗中的離去,或許你會想起自己沒有救下的Ghorman人,或者是K2,或者是那個不會遊泳的獄友...或許你會想起那個海灘的清晨,伴随着Niamos的歌聲,沒有帝國沒有叛軍,隻有自己,隻有自由...
他們不是完美的人,這也不是一個完美的故事,但它所涉及的範圍之廣,以及其中幾點的深度之深注定了這三部曲是星戰曆史上最好的故事之一, 它是曆史,也是預言。很感謝Tony Gilroy所呈現的這二十個小時的傑作,Andor的故事早已結束,但它所承載的東西會一直延續,或許是在這裡,或許是在 A galaxy far far a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