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我們可以嘗試用動畫、藝術與技術這樣三個小标簽去對位love、death and robots。動畫是一種愛,因為動畫即使沒有語言,卻依然可以普遍的傳遞一種感受,就像是愛;藝術就像死亡,藝術與哲學是向着死亡邁進的正負兩極,我們妄圖通過藝術,來使自己凡人的生命達到不朽;而技術就像機器人,技術可以幫助我們,但技術也可能帶來災難。

回到作品中來,大衛.芬奇缺席制片給整個作品第二季帶來的傷害是顯著的,因為風格的多樣性、故事的原創性在肉眼可見的減少。呂寅榮小姐雖然有功夫熊貓二的成功經驗,但與芬奇之間的距離還是很大,這造成了第二季前八集的不盡如人意。前八集像是米其林三星餐廳的番茄炒蛋:這确實不同于一般的番茄炒蛋,但你米其林給我端出來這個,未免有點砸自己的招牌。

The Tall Grass是我覺得最差的一集,斯蒂芬金有一部小說叫《高草叢中》,已經拍過電影了,概念就是高配版的這一集,不多贅述。

Automated Customer Service 和Life Hutch講述的是同一個故事:技術的失控。無論是閃着紅光神似太空漫遊裡Hal的掃地機器人,還是閃着綠光,神似劍聖的機器狗,都傳達着科幻最古老的命題:我們的造物失控了。其實,科幻的祖師爺之一,弗蘭肯斯坦,描述的就是這樣的故事,所以這樣的母題已經不再新鮮。如果說,Automated Customer Service還用人與狗都被削去一塊的頭發來逗我們一笑,那Life Hutch純粹就是在秀技術的肌肉。你瞧瞧那黑人臉上的汗珠,确實讓人驚歎。但我們不得不追問:除了這些,還有嗎?先進的技術并沒有給他們增色多少,Automated Customer Service就是對WALL.E又一次緻敬,Life Hutch這混亂的倒叙讓人看的頭暈。技術不應該是動畫的一切,我們需要更多。

Pop Squad和Snow in the Desert是中規中矩的兩集。二者的建模孫然沒有Life Hutch那般剽悍,但劇作和分鏡更為成熟。Snow in the Desert的雙關非常巧妙:既指主角Snow孤獨住在一片沙漠中,也是他那永恒的生命在凡人中:那麼稀有,但也那麼脆弱。作為通緝犯,每個月卻讓送草莓來吃,讓人物的弧光更為完善。最終,兩個近乎永恒的生命結合了:半機械人與不死者。Pop Squad讨論的也是近似的命題:當我們可以選擇不朽,我們需要放棄什麼?這裡的答案是生育的權利,是我們的未來。因此,當面對無盡的屠戮,一個不朽者動搖了,于是面對他的隻有死亡。我們總愛幻想不朽者為了愛放棄永生,例如精靈公主為了阿拉貢成為凡人,不得不說這是一種凡人的浪漫,因為我們根本無從構想,永生者到底會思考什麼,也許在永生者看來,愛是一種稀薄的幻像。這兩集的主旨讓他們實際上擁有更大的改編空間,假如給維倫紐瓦這樣的作者,應該能激發出更多可能性。

All Through the House是個人很偏愛的一個小品。他的分鏡和節奏控制是最成熟的,從發現“聖誕老人”,到“驚吓”,到“重歸平靜”,這在解構了聖誕老人的形象的同時,創造了另一個不羁的想象。怪物的小手很難不讓人想到陀螺在《潘神的迷宮》中那驚人的創造。其實,這個小品與陀螺的母題非常相似:黑色童話與黑色浪漫。

Ice同樣是我很喜歡的作品。沒有查背景資料,不過感覺和上一季的Zima blue風格相似。這是我非常欣賞的方向,并不癡迷于用二維還原三維世界,我的畫面明白告訴你我是二維動畫,但那又怎麼樣?這黑色電影一般的配光和運鏡,冰原裡的賽博朋克,吸入不明煙霧那種“stoned”的視覺呈現,都讓人擊節贊歎。唯一遺憾之處在于,文本的豐富程度不及Zima blue,僅僅是一個簡單的,關于身份認同的小故事。

而The Drowned Giant目前是我前八集裡的最愛。他讓我想起馬爾克斯那篇《巨翅老人》。一個突如其來的巨人死在海岸,人們先是畏懼,然後征服,然後厭倦,最後消費他。主角僅僅是旁觀這一奇迹,與其保持着距離,直到它将要腐敗才上去看了一眼。仔細看,這一部的建模也相當剽悍,開場鏡頭中的汽車和山景足夠以假亂真,但它卻用這樣先進的技術來講一個詩意的故事,這就是他高于Life Hutch的地方。

第二季前八集還是有趕工的迹象,希望後半段更加精緻吧,仍然對這一品牌保持期待。

個人排名:he Drowned Giant》Ice=All Through the House》》Pop Squad=Snow in the Desert=Life Hutch》Automated Customer Service〉The Tall Gr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