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妞,對不起,我還不準備回來。”
”我不是勸你回來,我就是想你了。對不起,媽,拖累你這麼久。”

重溫《出走的決心》,詠梅老師诠釋得太厲害了。
日複一日的微小暴力,等來等去的持續付出,掙紮、麻木、委屈、憤怒、喜悅、快意,每個微表情和肢體動作都很好诠釋了“李紅”——千千萬萬個吃苦耐勞、聰慧又肯抓機遇,常常被首先犧牲的母輩形象。感謝母親的出走。

我說:“女人就是什麼都能幹、什麼都肯幹,隻要能給她一點機會,不辭辛勞,隻要走出家庭(主婦身份),哪怕是雙倍勞累。”
我媽:“普通人不就是這樣嗎?”
是啊,普通人不就是這樣嗎?女人是人類,而且是擁有創生能力的人類。

為什麼母親總是要等待呢?為什麼矛盾總橫亘在母親和子輩(女兒)之間,為什麼一定要犧牲一位女性來成全她人?為什麼被獻祭的總是女人?因為男人隐身了。
還好李紅等不了了,還好蘇敏阿姨上路了。矛盾隻有被暴露出來才有可能得到解決。“山路,野路,總有路可走”。